挤压综合征是四肢血管、肌肉、神经受损功能障碍甚至肢体坏死的严重并发征,如发现过晚、处理不当,则会出现患肢缺血性肌挛缩,使肢体僵硬变性,功能障碍,甚至肢体坏死截肢或肾衰等危及生命。
1病因挤压综合征常发生在严重挤压、砸伤或包扎过紧及骨折卡压损伤血管,使组织间隙血肿,肌组织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间渗液增加,肢体出现高度肿胀,压力增高,造成缺血缺氧,使肌肉神经变性坏死,导致肢体挛缩、功能障碍甚至坏死截肢。
神经在缺血后30分钟则出现功能异常,完全缺血12~24小时神经功能永久性丧失,肌肉缺血2~4小时出现功能性改变,而缺血4~12小时后可以发生永久性功能丧失,肌肉缺血4小时以上可以出现明显的肌红蛋白尿,肌肉完全缺血12小时以上肯定出现缺血性肌挛缩,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甚至肢体坏死。
2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缺血性肌挛缩,主要发生在前臂及小腿,受损的间隔区有明显肿胀、发红和压痛或张力水泡,分布区内皮肤感觉障碍或丧失,受累肌肉由于缺血在被动活动时可以引起疼痛加剧。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可有动脉搏动。到了晚期因组织高度肿胀压力增高可出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而血管直接损伤者在伤后即可出现动脉搏动消失。筋膜综合征发生部位不同可有下列表现:
2.1前臂间隔区:①发生在背侧时局部组织紧张,有压痛、伸拇及伸指肌无力,被动屈曲拇指及手指时引起疼痛;②发生在掌侧时,组织紧张及压痛在前臂掌侧,屈拇及屈指肌无力,被动伸拇及伸指均引起疼痛,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丧失。
2.2小腿各间隔区:①前间隔区内压力上升时,除小腿前侧有组织紧张及压痛外,可以有腓神经深支分布区感觉丧失,伸趾肌及胫前肌无力,被动屈趾引起疼痛;②外侧间隔区内压力上升时,腓神经的浅支和深支分布区的皮肤感觉丧失,腓骨肌无力,内翻足时引起疼痛,局部皮肤紧张及压痛在小腿外侧腓骨处;③小腿后侧间隔区综合征,分深部浅部两种,浅部间隔区在比目鱼肌及腓肠肌无力,背屈踝关节时引起疼痛,小腿后方有肿胀及压痛,深部间隔区屈趾肌及胫后肌无力,伸趾时引起疼痛,胫后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丧失,小腿远端内侧跟腱与胫骨之间处组织紧张并有压痛。
3预防护理与治疗首先对有明显肢体外伤患者,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病人要详细反复认真检查,不要触到动脉搏动就放松一切警惕性,特别是对有骨折和神经损伤的病人,都可出现剧烈疼痛和区域内感觉消失,由于早期组织内压力逐渐升高时,虽然能使小动脉关闭,但尚不能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因此受累肢体远端仍可触到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也可存在,不要误认肢体无血运障碍或无间隔区综合征发生。一旦确诊筋膜间区综合征和挤压综合征发生,要立即解除压迫,向主管医生报告,将受累区充分彻底切开减张,不主张抬高患肢,解决静脉回流,这种办法是错误的,这样不仅无效,反而会加重已有的病变,因抬高患肢会降低肢体内动脉的血压,加重导致小动脉的关闭,使组织更加缺血缺氧,促进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发展,同时要注意观看防止肾功能衰竭,由于组织缺血缺氧,组织坏死出现肌红蛋白尿,毒素吸收和肌肉坏死,大量细胞内钾进入循环,加之肾功能衰竭排钾困难,出现高血钾损害心肌,并可出现酸中毒及蛋质血症,均可导致生命危险。
创口的大小、形状、出血情况、受伤程度及范围,皮肤有无瘀斑、水疱,皮温有无改变,指(趾)端循环情况,肌
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难忍,呼吸不利,或呼多吸少,皮色苍黄、或晦暗,脉络显露为特征,亦故名肿胀,也难分
患者是因为之前肌肉拉伤骨头受到了损伤之后应该是没有得到有效的治愈所以会留下后遗症的,这个时候患者需要
肥肉、高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食品,因其产生的酮体、酸类、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和炎症介质等,可抑制t淋巴细
主要为右心功能不全,浮肿最早出现在踝内侧,为对称性、凹陷性的,一般会有心脏方面比如胸闷不适,稍微活动
跌打损伤轻者伤及肌肤,多于短期内痊愈,只用通常膳食治疗即可重者伤筋动骨,创面污染,或出血过多,而致血
一些工作上须长时间站或坐的人,如学校的老师、手术室的主刀医师,因重力的关系,血液和水分因回流速度减慢
食疗功效:中医认为,红花味辛,性微温,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痛经的作用,还可辅助治疗闭经、产
月经前水肿,约有25%的妇女于经前10至14天可出现水肿,且多为下肢轻度浮肿,严重者可有颜面及手部浮
但也有些患者可没有少尿,尿量在400ml/d以上,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损伤,随着肾功能减退,临床上均可
是因肾脏不能肃清体内多余的水分而招致液体滞留在体内组织间隙,早期仅在踝部及眼睑部浮肿,休息后消逝,若
1急性少尿期食谱举例适宜短期使用蔗糖50克,葡萄糖50克溶于800毫升开水中,加少量酸梅精或鲜柠檬
②高热量摄入: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供给人体足够的热量,这样就能减少蛋白质为提供热量而分解,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