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位置:首页 > 传染科 > 传染科

埃利希体病

专题介绍饮食禁忌相关食谱相关文章
简介人类埃利希体病(human ehrlichiosis)是由埃利希体(Ehrlichia)经蜱传播所引起,病原体侵犯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在细胞质里形成桑葚状包涵体。患者突然发病,症状酷似落基山斑点热,少见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如有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死亡。因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与立克次体病相似,有人将其归入斑点热类疾病。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是否医保: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

患病比例:本病罕见,发病率约为0.0001%-0.0004%

传染方式:虫媒传播

并发症:消化道出血

治疗常识

挂号科室:传染科

治疗方式:中医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15%-35%,多以控制症状为主

常用药品:诺氟沙星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8000元)

温馨提示

饮食上注意卫生,开水要煮沸

宜吃食材更多>>
1.宜吃具有消炎作用的食物; 2.宜吃高纤维素的食物; 3.宜吃具有润肠通便的食物。
忌吃食材更多>>
1.忌吃生硬的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2.忌吃肥腻的不容易吸收的食物; 3.忌吃油炸的食物。
埃利希体病怎么引起的 这些因素要知晓

一、埃利希体病的原因

1986年,在美国发现一例埃利希体病患者,在其单核细胞质内发现桑葚状包涵体,患者血清与犬型埃利希体有凝集反应且效价逐步升高,对外周血液的单核细胞进行涂片染色可辨别这种病原体,它同时在变异革蜱体内已分离证实,这种蜱也是传播洛杉矶斑点热的媒介。1949年在美国还发现一种埃利希体病,其包涵体是在粒细胞内,故命名为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HGE),因此使人致病的埃利希体至少有两种。

蜱传埃利希体是通过蜱的叮咬进入人体内,经微血管或淋巴道进入有关脏器,该病原体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生长繁殖,直接引起宿主细胞损坏,或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应答,使免疫细胞释放出各种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介质,导致组织损伤,灶性坏死及肉芽肿形成等,在骨髓中,可见骨髓肉芽肿形成,骨髓增生及巨核细胞增生;在肝脏,形成环状肉芽肿及局灶性肝坏死;在肺脏,可见广泛性肺泡损害,间质性肺炎及肺出血,不仅如此,肾、脾、心、肝、脑、脑膜、肺等脏器的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

二、埃利希体病的检查诊断

检查

白细胞计数减少(<4×109/L),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1.5×109/L,中数为0.41×109/L),血小板减少,(49~75)×109/L,肝功能异常,在病程第1周末即见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升至高峰,90~583U/L,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中可见桑葚状包涵体。

诊断

根据患者去过本病流行地区,有蜱叮咬史或进入多蜱地区的流行病学资料,同时伴有上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数据,白细胞涂片染色如见桑葚状包涵体可进行诊断,免疫荧光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埃利希体抗体或脱氧核糖核酸(DNA),可进行确诊。

老年患者易成重症,重症患者可出现肾衰竭,脑膜炎,昏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甚至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造血细胞再生障碍,血液成分分离破坏(即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

三、埃利希体病的临床表现

1、此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2~14天。

2、由恰非埃利希体感染的患者中有20%出现皮疹,此种皮疹常见于胸部、腿部和手臂,一般有很多种形态,如斑丘疹、出血疹,斑疹或丘疹,或者红斑。

3、值得区分的是HGE感染的患者并无皮疹。

此病常伴随以下症状,突然发病,寒战、高热、常伴缓脉(<90次/分),恶心、呕吐、乏力、头痛、肌肉疼痛、不适,这些症状与落基山斑点热非常相似,要慎重断诊。

一般来讲,皮疹约在发病5天后出现。而一般的病程是平均7天。

4、如果是老年患者,则很容易出现脑膜炎、昏迷、衰竭、DIC,甚至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造血细胞再生障碍,血液成分分离破坏。这些症状是重症的表现。应该及时治疗,不然恐有生命危险。

5、一般来说,要诊断,得结合患者去过本病流行地区有蜱叮咬史或进入多蜱地区的流行病学资料,如果同时具备上述临床表现,而且实验室检查异常数据,再加上,白细胞涂片染色如见桑葚状包涵体。

但是要进行确诊,需进行免疫荧光检查和PCR测埃利希体抗体或DNA。

四、埃利希体病的治疗方法

人类埃利希体病是由埃利希体经蜱传播所引起。1949年在美国还发现一种埃利希体病,其包涵体是在粒细胞内,故命名为人粒细胞埃利希体病,因此使人致病的埃利希体至少有两种。病原体侵犯单核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在细胞质里形成桑葚状包涵体。患者突然发病,症状酷似落基山斑点热,少见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伴肝细胞损伤和肝功能异常。如有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死亡。因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与立克次体病相似,有人将其归入斑点热类疾病。

早期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可在1~2天后退热,且预后良好。多西环素至少连用至热退3天以后,也可用四环素或氯霉素。不需应用肝素,因为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可在抗生素治疗控制症状以后很快消失。

1、多西环素100mg每12小时1次,共两次,然后100mg,1次/d,至少连用至热退3天以后。

2、四环素500mg,1次/d;或氯霉素500mg,1次/d。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因为全血细胞减少等症状可在抗生素治疗控制症状以后很快消失,因此患者并不需应用肝素。

查看详情 >>
传染科 其他疾病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