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中医养生 > 正文

什么是痢疾 痢疾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痢疾发病机制

1、外感时邪

本病多由感受时令之邪而发病,感邪的性质有三:一为疫毒之邪,内侵肠胃,发病骤急,形成疫毒痢;二为湿热之邪。湿郁热蒸,胃肠气机阻滞,发为湿热痢;三为夏暑感寒伤湿,寒湿伤中,胃肠不和,气血壅滞,发为寒湿痢。

2、饮食不洁(节)

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酿生湿热,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脾胃,中央受困,湿热或寒湿、食积之邪内蕴,肠中气机阻滞,气滞血瘀,与肠中腐浊相搏结,化为脓血,而致本病。

痢疾病位在大肠,与脾、胃相关,可涉及肾。病理因素以湿热疫毒为主,病理性质分寒热虚实。基本病机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而成痢。病理性质:初期多为实证,因湿热或寒湿所致。下痢日久,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病理演变:湿热疫毒内侵,毒盛于里,熏灼肠道,耗伤气血,为疫毒痢。如痢疾失治,迁延日久,或收涩太早,关门留寇,正虚邪恋,可发展为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的休息痢。

二、细菌性痢疾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一、传染源

传染源包括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中以急性非急性典型菌痢与慢性隐慝型菌痢为重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痢疾杆菌随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通过污染的手、食品、水源或生活接触,或苍蝇、蟑螂等间接方式传播,最终均经口入消化道使易感者受招标。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痢疾杆菌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患病多,与有良卫生习惯有关,成人患者同机体抵抗力降低、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加之患同型菌痢后无巩固免疫力,不同菌群间以及不同血清型痢疾杆菌之间无交叉免疫,故造成重复感染或再感染而反复多次发病。

四、流行病学特征

细菌性痢疾呈全年散发,以夏秋两季多见,主要原因一是气温条件适合痢菌生长繁殖,在20~30℃左右痢菌在主食及肉类食品中4小时可增殖100~800倍,12小时超过50,000倍,在瓜果蔬菜中8~24小时可增殖20~800倍。二是苍蝇多,传播媒介多。三是天热易感者喜冷饮及生食瓜果蔬菜等食品。四是胃肠道防御功能降低,如大量饮水后胃酸等消化液被稀释,抵御痢菌能力下降。部队因流动性大,卫生条件及设]施差时易致流行。

三、哪些人容易得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细菌性痢疾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拉痢疾”。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大便呈黏液或脓血便,伴有里急后重,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可出现中毒型菌痢。

数据显示:细菌性痢疾全年均可发生,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多发,各年龄组均有发病,7岁以下儿童发病占22%左右,15岁以下发病占1/4,农民、散居儿童为主。这类病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容易复发和重复感染。

另外,伤寒副伤寒发病人群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地区发病呈不均衡性,以散发为主。感染性腹泻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并可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但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繁多,在治疗上有所不同。

无论是何种性质的感染性腹泻,在治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就是补液,即迅速补充人体在发病以后丢失的大量水分和电解质。

四、痢疾患者的合理饮食原则

(1)急性发作期的痢疾患者腹痛、腹泻明显,常伴有发热。此时应进食清淡而富于营养、易于消化且含脂肪少的流体饮食。如浓米汤、稀面汤、豆腐脑、藕粉、果汁等,可选配食用。每餐一小碗,约250一300毫升,每日可给6餐。但牛奶、豆浆及过甜的流汁不可饮用,因其可引起腹胀,加重病情。

(2)随着痢疾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大便次数减少,可食用细软、易消化、少渣、少油的半流体饮食,如粥、面条、面片、烧豆腐、蒸蛋羹、软烧鱼、饼干等。每日可进食5—6餐,每餐主食不宜超过loo克。同时进食果汁、西红柿汤等饮料,使尿量每日在1000毫升以上,以利毒素排泄。

(3)在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后,仍需进半流体食物2一3日,如鸡蛋面条、锡惦、众小肉丸鱼丸等。待身体康复后,最好在1周内仍吃少渣软,如炒鸡蛋、炒肉丝、红烧鱼、碎菜等。忌食多油食品及含租纤维多的蔬菜。

(4)简易食疗。马齿觅500克洗净,捣烂后用纱布挤取汁,下粳米l00克煮粥,空腹食用;大蒜1头,去皮切细末,用白糖20克拌匀,每日早晚各服1次,饭前吞服,连用7一10天。另据报道,每日分次生吃大蒜6克,连吃10天,治疗阿米巴痢疾有效。

痢疾 细菌性痢疾 发病 细菌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