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部位养生 > 正文

出汗后背部刺痒 背部刺痒止汗剂要慎用

一、出汗后背部刺痒

近日天气炎热,据市各大医院了解到,皮肤病患者中,不少都反映四肢内侧、胸前、腰部、臀部等部位忽然出现了大片的红斑和丘疹,奇痒无比。他们都没有被蚊虫叮咬过,但有一个共同特征:出汗后背部刺痒,连续几天大量出汗。

由于南方空气湿度大,很多人出汗后,汗液蒸发速度慢,往往会长时间留在皮肤上。此时,汗液中的蛋白质、无机盐等成分经过细菌的作用产生分解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很多人因此在大量出汗后出现丘疹和红斑等皮炎症状。

皮肤专家表示,这种皮疹往往存在于容易出汗而又比较娇嫩的皮肤处,多发生于四肢,尤其是前臂和两小腿的前方,初起为粟米大小、比较密集的红斑、丘疹或丘疱疹,瘙痒明显,并伴有灼热感。气温高、湿度大、持续时间长,则发病增多,皮损加剧,瘙痒明显,天气凉爽后皮损很快消退痊愈,但有每年夏季复发的倾向。

二、背部刺痒止汗剂要慎用

警惕引发皮炎的发生

炎热季节里,各种各样的止汗产品,只要往身上一喷,汗津津的皮肤立即不黏了,而且滑滑的,有一种渗入毛囊的清凉感。皮肤专家认为,用化学制剂来止汗,对人体没有益处。特别是如果频繁使用,会抑制人体的正常排汗。

目前市场上的止汗剂主要针对局部部位进行抑汗,由于这些外用制剂成分复杂,还有的添加了香料,对皮肤总有一定的刺激性,一些过敏体质或者皮肤条件不太好的人使用了,就容易发生皮炎、过敏等情况,而且要是将这些制剂搽在皮肤破损处,还可能导致伤口恶化。止汗剂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能不用这些化学产品最好还是不用,以免产生瘾头,一天不用就不自在。

皮肤瘙痒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皮肤瘙痒症属于神经精神性皮肤病,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症疾患。临床上将只有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称之为瘙痒症。属中医“痒风”的范畴。皮肤瘙痒分普通型和过敏型。可全身发生,尤以面、背和四肢为多。普通型皮肤瘙痒一般是皮肤太干燥造成的,可以口服鱼肝油丸、多种维生素片等,使用西药要必须经过专业医生的诊断、指导,不可盲目自行用药,尤其是含激素类的药物.

三、背部刺痒发病原因

皮肤瘙痒,发病原因,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预防。但是,防患于未然总是好的。皮肤瘙痒症的预防,对我们是非常必须要的。等到皮肤瘙痒真的成为了一种疾病的时候,在行动就有点为时已晚的感觉了。那么,怎样更好的预防皮肤瘙痒症呢?

病理性多汗是在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如患佝偻病的孩子,表现为头部多汗,哺乳时或入睡后出汗增多,熟睡后逐渐消失,而与气候无关,同时有佝偻病的其他症状。体弱的病儿出汗往往是在白天活动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多见于1岁左右的小儿和断奶前后的小儿。

第一,平时,注意精神放松。尽量避免,恼怒忧虑。保持良好的心情。平时,人们穿的内衣,应以棉织品为宜。要尽量,保证,宽松舒适。

1、保持心情愉快,工作压力不要太大,以免神经紧张而引发皮肤病。

2、保持身体的洁净;用温水洗澡,用中性沐浴液;大量出汗后不应立即就用冷水冲。

四、怎么治老年皮肤刺痒瘙痒症

老年皮肤瘙痒症乃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其原因不一。该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并常因患者的不当处置而使病情加重。中医认为“诸痒为虚”,老年患者往往体虚而阳气不足,气血亏虚,以至卫外失固,血行凝涩,营卫不畅,化燥生风,肌肤失常而致瘙痒,属“痒风”、“诸痒”、“风瘙痒”之范畴。方中重用黄芪补益元气,气旺血行以治本;佐以当归、赤芍、地龙桃仁川芎、生地、制首乌养血活血,滋阴润肤;白蒺藜活血祛风行气,而制首乌与白蒺藜又互为对药,能补肝肾、益精血;地肤子清热利湿,蝉蜕疏风止痒,夜交藤解毒安神,地龙通经、引药周行全身以行药力。诸药配伍,补气而不壅邪,祛瘀而不伤正,使气血通达,肌肤得养,药对其证,故而获效。

中医诊断:风瘙痒(气虚血瘀)。

治当补气活血,散风止痒。方用补阳还五汤化裁。组方:黄芪50克,当归、生地、白蒺藜、地肤子、夜交藤各15克,赤芍、地龙、桃仁、川芎各10克,制首乌18克,蝉蜕10克。7剂,1天1剂,水煎服。7剂后瘙痒明显减轻,精神好转,夜寐转安。守上方黄芪加至60克,加炒白术12克,续进10剂,服法同前。10剂后肌肤较前明显润泽,色素、抓痕减少,皮肤仅偶感轻度瘙痒。效不更方,再进15剂巩固疗效,并嘱其少食辛辣食物,忌用热水烫洗和偏碱性肥皂。随访至今,未复发。

发病 出汗 止汗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