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胶质细胞瘤的发病原因 胶质细胞瘤的主要症状

一、胶质细胞瘤是如何引起的

1、由于肿瘤逐渐增大,形成颅内占位病变,并常伴有周围脑水肿,当超过代偿限度时,即产生颅内压增高。肿瘤阻塞脑脊液循环或压迫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发生障碍时,更加重颅内压增高。如肿瘤内发生出血、坏死及囊肿形成,可加快其进程。当颅内压增高达到临界点时,颅内容积继续有小量增加,颅内压将迅速增高。如进行颅内压监测,压力达到6.67~13.3kPa汞柱时,则出现高原波,高原波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即为临床征象。当颅内压等于动脉压时,脑血管麻痹,脑血流停止,血压下降,病人不久将死亡。

2、肿瘤增大,局部颅内压力最高,颅内各分腔间产生压力梯度,造成脑移位,逐渐加重则形成脑疝。幕上大脑半球肿瘤可产生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移过中线,可造成楔形坏死。胼周动脉亦可受压移位,严重的可发生供应区脑梗塞。更重要的是小脑幕切迹疝,即颞叶内侧沟回通过小脑幕切迹向后颅窝移位疝出。同侧动眼神经受压麻痹,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中脑的大脑脚受压产生对侧偏瘫。有时对侧大脑脚压迫于小脑幕边缘或者骨尖,产生同侧偏瘫。脉络膜后动脉及大脑后动脉亦可受压引起缺血性坏死。最后压迫脑干可产生向下轴性移位,导致中脑及桥脑上部梗死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呼吸深而不规则,并可出现去大脑强直。最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心搏停止而死亡。幕下后颅窝肿瘤可产生枕骨大孔疝,小脑扁体向下移位疝出枕大孔。严重时延髓腹侧压迫于枕大孔前缘。幕上肿瘤亦可伴发枕大孔疝。致延髓缺血,病人昏迷,血压上升,脉缓而有力,呼吸深而不规划。随后呼吸停止,血压下降,脉速而弱,终致死亡。

二、胶质细胞瘤有哪些症状

1、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2、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3、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4、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5、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6、有些肿瘤特别是位于额叶者可逐渐出现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淡漠,言语及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对事物不关心,不知整洁等。

7、局部症状则依肿瘤所在部位产生相应的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生长较快,对脑组织浸润破坏,周围脑水肿亦显著,局部症状较明显,发展亦快,在脑室内肿瘤或位于静区的肿瘤早期可无局部症状,而在脑干等重要功能部位的肿瘤早期即出现局部症状,经过相当长时间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某些发展较慢的肿瘤,由于代偿作用,亦常至晚期才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

三、胶质细胞瘤怎么治疗比较好

 1.手术治疗

原则是在保存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切除肿瘤。早期肿瘤较小者应争取全部切除肿瘤。对位于额叶或颞叶前部较大的肿瘤,可作脑叶切除术,连同肿瘤一并切除。

肿瘤累及大脑半球两个脑叶以上已有偏瘫但未侵及基底节、丘脑及对侧者,亦可作大脑半球切除术。

 2.放射治疗

各种类型的神经胶质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分化差的肿瘤较分化好的为高。

以髓母细胞瘤对放疗最为敏感,其次为室管膜母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仅中度敏感,星形细胞瘤、少支胶质细胞瘤、松果体细胞瘤等更差些。对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因易随脑脊液播散,应包括全椎管照射。

3.化学治疗

高脂溶性能通过血脑屏障的化疗药物,适用于脑神经胶质瘤。选择的药物仍宜以脂溶性者为主。

专家指出,由于胶质细胞瘤有很大的可能会引起癌变,所以,专家提醒大家,得了胶质细胞瘤之后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患者需选择比较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治。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要手术的话,患者也需要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积极配合专家的指导来进行医治。

四、胶质细胞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脑脊液检查:作腰椎穿刺压力大多增高,有的肿瘤如位于脑表面或脑室内者脑脊液蛋白量可增高,白细胞数亦可增多,有的可查见瘤细胞,但颅内压显著增高者,腰椎穿刺有促进脑疝的危险,故一般仅在必要时才做,如需与炎症或出血相鉴别时,压力增高明显者,操作应慎重,勿多放脑脊液,术后给予甘露醇滴注,注意观察。

2、超声波检查:可帮助定侧及观察有无脑积水,对婴儿可通过前囟进行B型超声扫描,可显示肿瘤影像及其他病理变化。

3、脑电图检查:神经胶质瘤的脑电图改变一方面是局限于肿瘤部位脑电波的改变,另一方面是一般的广泛分布的频率和波幅的改变,这些受肿瘤大小,浸润性,脑水肿程度和颅内压增高等的影响,浅在的肿瘤易出现局限异常,而深部肿瘤则较少局限改变,在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等主要表现为局限性波,有的可见棘波或尖波等癫痫波形,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可表现为广泛的δ波,有时只能定侧。

4、放射性同位素扫描(Y射线脑图):生长较快血运丰富的肿瘤,其血脑屏障通透性高,同位素吸收率高,如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显示同位素浓集影像,中间可有由于坏死,囊肿形成的低密度区,需根据其形状,多发性等与转移瘤相鉴别,星形细胞瘤等较良性的神经胶质瘤则浓度较低,常略高于周围脑组织,影像欠清晰,有的可为阴性发现。

5、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颅平片,脑室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头颅平片可显示颅内压增高征,肿瘤钙化及松果体钙化移位等,脑室造影可显示脑血管移位及肿瘤血管情况等,这些异常改变,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肿瘤有所不同,可帮助定位,有时甚至可定性,特别是CT扫描的诊断价值最大,静脉注射对比剂强化扫描,定位准确率几乎是100%,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90%以上,它可显示肿瘤的部位,范围,形状,脑组织反应情况及脑室受压移位情况等,但仍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以便明确诊断。

6、核磁共振:对脑瘤的诊断较CT更为准确,影像更为清楚,可发现CT所不能显示的微小肿瘤。

胶质细胞瘤 发病 蛋白 胶质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