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部位养生 > 正文

肩颈痛引发的因素 颈肩痛的治疗有哪些

一、颈肩痛引发的因素有

1、软组织退行性变和年龄有密切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软组织也相应发生退变,尤其是关节囊、韧带、肌肉筋膜、腱及腱鞘等组织弹性减弱,力量不大的动作,幅度不大的关节活动及多次重复动作,都可造成部分纤维组织损伤而产生疼痛。中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肩周炎即是典型例证。

 2、姿势疲劳

此为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一个姿势或体位通常是依靠肌肉力量来维持的。若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静止状态,没有活动调节,可引起血循环不良,造成损伤,肌肉疲劳、无力、松弛,仅依靠韧带组织来维持姿势,时间一长,必然发生部分纤维组织损伤。

3、睡眠习惯

喜睡高枕者侧卧时头处高位,颈被动向上呈弯曲状,颈椎间盘及小关节一侧受挤压,另侧受牵拉,颈椎周围韧带、肌肉因离中轴远,受牵拉更重。落枕是斜方肌捩伤,多因睡眠中一个姿势过久牵拉损伤所致,可称之为“姿势性损伤”。

4、重复动作

虽不像在腰痛中那样明显和重要,但在一些特殊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重复动作也起到一定作用。

5、风寒湿

这是中医常用的一个名词。西医可以这样理解,人在受冷时第一个反应便是肌肉收缩,表现为缩颈耸肩、身体蜷缩,以减小体表面积,使散热减少。若受冷过久或受冷过度,则肌肉会出现不受意识支配的节奏性收缩,即颤抖,借以多产生热。

 6、劳损

软组织劳损这个诊断在骨科应用已久,考虑软组织劳损为姿势性疲劳、重复动作、组织退行性变、某些组织发育薄弱、风寒湿等一个或多个综合因素引起的软组织慢性积累性损伤是较为适当的,也即劳损是一种病因性诊断,也含有病理诊断成分。

二、颈肩痛的特征及伴随症状有

 可能的诊断

多见于>40>岁以上者,发病缓慢慢,开始时颈部疼痛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可向一侧或两侧肩膀、臂和手部放射,呈刺痛和麻痛,一般以肩痛为主。咳嗽、喷嚏等可加重疼痛。可有长期反复发作。

颈椎间盘突出症

多见于中老年人。初起颈部有烧灼样疼痛,影响睡眠,疼痛可向头、枕、耳后、前额、颈,肩膀,背及上臂放射,并可沿前臂向手及指放射,有麻木,发凉和沉重感。喷嚏、咳嗽等可加重颈、肩、臂痛。手部握力减弱,严重者可有程度不等的截瘫或四肢瘫。

 颈椎病(颈椎综合征)

多见于中年以上者,早期可有颈、肩、背麻木,胀痛及沉重感,休息后可减轻,劳累时又加重。逐渐麻木痛可放射至肩、臂和手指,也可放射至枕部、头顶、前额,波及腰背及胸部。并可出现头晕、头痛、头重有紧束感,部分患者可有胸闷,心悸,失眠等。多数颈部活动无明显限制,但劳损的相应部位有压痛点。

颈肩肌劳损

初起可有颈痛和颈项强直,患者常用手托颌,以作支撑。颈椎棘突可有后突畸形,颈部与锁骨上窝可有冷脓肿及肿大淋巴结。

颈椎结核

睡眠醒来时,突然感到颈痛与颈项僵硬。

 落枕

以颈痛与颈项僵硬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有颈脊髓压迫征

 自发性颈椎半脱位

此外,如颈椎肿瘤,蜘网膜下出血、脑脊膜炎、破伤风等,在早期也可有颈痛和颈项僵硬等表现,应注意观察,争取短期内明确诊断。

三、颈肩痛的治疗方法有

 对抗疗法

此病主要是肩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的病变,常致关节发生粘连。为此,功能锻炼和局部推拿、按摩、被动与主动肩关节运动等,是防止肩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和恢复健康的根本办法。对抗疗法要持之以恒,以自我锻炼为主,其做法:每天晨起后自觉做3种锻炼。

第一,自动按摩运动,即用健侧手揉按病肩部肌肉,由上至下、由前至后反复作按摩运动30次;

第二,肩关节运动,即将病侧上肢向前高举、向对肩高举、向后旋至对肩的肩胛部、将手在胸前做圈形旋转活动,每个动作各30次;

第三,肩肢上举运动,即预先在墙或树干上作好标度,然后用最大气力忍住疼痛将手臂由低到高地上举,使手指触到自定的标度,连续做30次。3项共做肩部活动180次。如能忍痛坚持,缓慢渐进,锻炼1个月,病痛可不治自愈。此法最有益于防止病残和尽快恢复功能。

伸缩疗法

病人直身跪坐于软垫物上,将两肩头尽量耸起,头颈尽量缩进(似乎感到两肩头要碰上耳朵),然后将两肩尽量用力下落,这样反复伸肩、缩颈各30下(见图3-17),对肩颈痛(所谓“蹩筋”)有很好的疗效。

推拿疗法

此法主要由术者做4个拿摩动作:

(1)病人端坐,术者站在病人背后,一手置于病人的病肩上,另一手的手掌置于病人的同侧肘下;当患者手臂外展向上时,置于病肩上的手用力下压,以阻止胸廓肩胛骨的运动,置于时下的手用力向上推,使病人的手臂尽量往上伸展,如此反复进行20次。

(2)术者面对端坐的病人,一手手掌置于病人病侧肘下,另一手握住病人病侧手腕,将其上肢向外作环形转动,如此反复转动20次。

(3)病人背靠墙站立,并将两手放于自己的头后,术者面对病人握住其正常一侧的肘部,使之靠墙(主要防止病人扭转身子),另一只手握住病人的病侧肘部顺势向墙壁用力下压,如此反复动作20次。

(4)令病人保持第三个手法的位置,将健侧手臂伸直过头靠墙,由术者用手抓住病人患肢的肘关节部,顺势用力朝墙壁推压,如此反复动作20次。

以上4个推拿动作共80次。如病人可忍,应循序渐进,每个动作逐渐增至每次做30下甚至40下,每天1次,14次为一疗程,一般可痊愈。此法对肩周炎、肩下峰滑囊炎、颈肩综合征等疗效显著。

四、颈肩痛的生活指导有

人的肢体大多数是对称的:左右手、左右眼、左右耳……牙齿也有左右之分。在日常生活中,走路左右脚相互协调走路就不太容易累,左右两只手共同完成一件事就不很辛苦。同样,人的头面部、颈部、肩部的左右都各有一对相同名称的肌肉:颞肌、咀嚼肌、胸锁乳突肌、颈阔肌。在神经的支配下,这些肌肉可以完成头部的扭转、抬头、低头、张闭口等运动,还产生动力并通过牙齿把食物咀嚼碎。一方面,上下颌牙齿接触维持了正常的面下1/3(即鼻底到颏的距离);另一方面,上下颌牙齿左右两侧对称性的接触,也能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不产生疼痛。

人的牙齿一生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从牙齿的萌出、磨损、龋病、牙周病,到失牙、牙、咬合习惯的形成及牙齿磨损等。这些变化对上下颌开闭口肌群及左右头、颈、肩部的肌肉都会产生影响。例如,中老年人全口缺失牙而不镶、一侧缺失牙而长期用另一侧咀嚼、牙齿咬合面磨损等,都可以导致头、颈、肩两侧的肌肉、下颌关节的失衡状态。这种状态持续时间一长,就能导致头、肩、颈部的肌肉疼痛。而面对头、肩、颈部的疼痛,人们又往往到不同的专科,如神经科、外科、内科、耳鼻喉科、骨科就诊,得到的结论也是多种多样:头部有慢性头痛、血管神经性疼痛,颈部有颈椎病,肩部有肩周炎等。这些专科的医生往往只采取封闭、理疗、按摩、药物等对症治疗法,很少考虑从建立咬合平衡(诸如镶牙、改变不良咬合习惯、建立正常的面下1/3的高度等)方面解决头、肩、颈部的疼痛问题。而长期的慢性疼痛能给人带来沉重的思想负担。但是我们在临床上可以看到,部分患者一旦建立了牙齿咬合平衡,慢性肌肉疼痛也会随之消失或减轻。

颈肩痛 肩痛 中老年人 颈椎半脱位 颈椎间盘突出症 肌肉萎缩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