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幼儿保健 > 正文

宝宝鹅口疮的解决方法 护理宝宝鹅口疮的方法

一、如何解决宝宝鹅口疮

1、用药治疗(1)局部用药局部用药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2)全身用药症状严重的宝宝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用棉花千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或用1%龙胆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3)妈妈饮食哺乳妈妈的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2、按摩治疗(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2)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3)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蘸少许麻油,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热为度。(4)清胃经50次,揉板门50次,然后,从横纹推向板门20次。(5)按揉大椎穴1分钟。

二、如何护理鹅口疮

鹅口疮是好发于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口腔疾病,由真菌传染导致。鹅口疮常会造成宝宝口腔的疼痛,宝宝因此拒绝吃奶或食量减少。如果宝宝得了鹅口疮父母也不用惊慌,采取适当的干预、护理措施宝宝会很快康复。1.观察情况:注意观察患儿每天口腔黏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如果患儿出现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吃奶时啼哭并(或)伴有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去医院。2.对症处理:发热的患儿应密切监测体温,肛温高于38℃可行温水浴,适量添加淡水或温开水服用;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口臭可用3%双氧水每天两次擦洗口腔;对于破溃处应遵医嘱及时用药。3.注意卫生:注意患儿口腔及母亲乳头的清洁。母亲喂奶前后应用温水将乳头清洗干净,喂奶后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注意手卫生。4.饮食营养:乳母饮食应清淡,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5.加强抵抗力:对于新生儿应减少其交叉感染的机会,合理喂养;对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应进行适当的活动、合理添加辅食、预防感染。清洁、安全、卫生、营养,还有您的细心和爱心是帮助宝贝远离鹅口疮的法宝。

三、宝宝鹅口疮的起因

雪口病是由白色念珠球菌所引起的,白色念珠菌就是许多微生物中的一种,但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婴幼儿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其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适应性和抵抗力,因此该病常见于口腔不净、营养缺乏的婴幼儿。1、母亲阴道有霉菌感染婴儿出生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物而感染。2、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母乳喂养时,妈妈的奶头不清洁都可以是感染的来源。3、接触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婴幼儿在6-7个月时开始长牙此时牙床可能有轻度胀痛感,婴幼儿便爱咬手指,咬玩具这样就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引起感染。4、在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有时因交叉感染可患鹅口疮。5、长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适当应用激素治疗,造成体内菌群失调,霉菌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鹅口疮。

四、宝宝鹅口疮的表现

1、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黏膜上。2、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3、在感染轻微时,白斑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在进食时有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4、受损的黏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体、牙龈等,严重者可蔓延至食管、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鹅口疮 口疮 宝宝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