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孕妇养生 > 正文

孕妇手指水肿怎么消除孕妇水肿的诊断

一、孕妇手指水肿原因

1、妊娠6周开始,血容量逐渐增加,34周时达到高峰,并且在这个水平上一直维持到产后两周才恢复到孕前水平。妊娠期血容量比非妊娠期增加40%左右,血容量增加后,组织间液也会增加。

2、孕期,准妈妈胎盘分泌的激素及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体内钠和水份滞留,体内水份积存,从而导致尿量减少,于是出现了水肿现象。

3、血液增加,血浆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会相对稀释,血浆白蛋白的相对浓度也比非孕期时要低。血浆白蛋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浆渗透压比妊娠期低,这样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渗透到组织间液中,从而造成下肢水肿。

4、子宫增大后,使得骨盆内的压力增高,导致下肢静脉血流受到影响。但这一类水肿如在休息或睡眠之后有所减轻,则多属于生理性的。

5、孕期水肿现象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变得更加明显,水肿多发于脚掌、脚踝、小腿等部位,有时脸部也会出现轻微水肿,并且越接近预产期则越明显。如果水肿现象伴随高血压及蛋白尿,准妈妈则要警惕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压等疾病。

二、孕妇水肿的症状是什么样

1、脚踝、小腿、胳膊或者是脸胀起来,用手指对肿起来的部位按压下去之后,皮肤出现明显的凹下去,而不会很快地恢复,这表示你遭遇了孕期水肿。

2、水肿最先出现的部位是在人体的最底部位——足踝部,休息后稍退。水肿可随体位而改变,半坐、卧位时腰骶部及阴唇明显,严重的还会引起全身的水肿。

3、生理性水肿与病理性水肿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1)生理性水肿,多发于脚踝或膝盖以下处,孕妇早晨起床时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是经过长时间站立或者是活动减少时,在晚上睡觉前会发现水肿变得更加明显;

(2)病理性水肿,会发生在人体的多个部位,如下肢部位、双手、脸部、腹部等,用手轻按肌肤时,肌肤反应多会呈现下陷、没有弹性、肤色暗蓝等现象。病理性水肿容易导致神经受压,有时则会引起大腿外侧发麻、指尖刺痛,或感觉丧失。

病理性的水肿多由妊娠期合并疾病所引起,比如妊娠毒血症、肾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肝脏方面的疾病等。心脏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水肿常伴有呼吸困难、无法平卧、心慌。肾脏疾病引起的水肿主要表现为早期双侧眼睑晨起水肿,逐渐出现下肢水肿,休息后症状减轻不明显;肝脏方面的疾病导致水肿出现,常伴有腹水,患者面色黯淡,有时会伴有黄疸。高血压引发的水肿先从下肢开始,逐渐加重,严重者出现腹水、抽搐等。

三、孕妇水肿怎么解决

1、休息

孕期水肿的准妈妈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过于紧张和劳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轻度肿胀最好通过白天短暂的休息进行缓解,适当抬高下肢。休息时建议采取左侧卧位,能有效改善胎盘血液供应,减轻浮肿。可在休息时将脚垫高,或者是坐着时在脚下放一张矮凳。局部按摩也有助减轻肿胀。

2、运动

准妈妈们平时还要坚持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散步。散步能调节小腿的肌肉,改变静脉被压迫的现象。还可以做一些孕妇保健操。

3、饮食

每天要保证动物类食物及豆类食物的摄取,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尤其对于贫血的孕妇来说,更应该保证铁的补充,因为贫血及营养不良是病理性水肿的原因之一。还要多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另外,孕期水肿并不是由于喝水过多所导致的,而是因为子宫压迫或是摄取过多分导致体内水分滞留所致,所以,准妈妈们仍然要适量喝水。

4、穿着

穿着紧身的衣服会导致你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身体浮肿。因此,准妈妈怀孕期间尽量避免穿着过紧的衣服。选择鞋子时,尽量穿让胀大的脚感到舒适的鞋子。不要穿会压迫到脚踝及小腿的附有松紧带的袜子。

5、按摩

按摩对于促进血液循环有不错的作用,还能够有效预防水肿。作按摩时的技巧是,从脚向小腿方向逐渐向上,从而有助于血液返回心脏。睡前进行的话可以解除腿部酸痛有助于睡眠,洗澡时按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孕妇水肿的诊断

 1、血浆蛋白与清蛋白的测定

如过血浆蛋白低于55克/升或清蛋白低于23克/升,表示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其中血清蛋白的降低尤为重要。肝硬化、肾病综合征及营养不良等会造成血浆蛋白与血清蛋白降低。

2、尿常规与肾功能检查

出现全身性水肿时应检查尿内是否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心力衰竭患者常有轻度或中度蛋白尿,而持久性重度蛋白尿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征。持久性蛋白尿,尿中红细胞与管型增多,伴有肾功能明显减退者常提示水肿为肾脏病所致。

3、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进行血常规检测,如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者应考虑此水肿可能与贫血有关。

4、计算水和钠盐的每日摄入量和排出量

计算每日水和钠盐的摄人量和排出量,必要时测定血浆氯化钠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水、盐的潴留情况。

孕妇 水肿 孕妇水肿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