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腹泻用药不能随便,止泻常用哪些药,腹泻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腹泻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一、腹泻用药不能随便

■腹泻就用止泻药。

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许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程度不同的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可减少其对人体的毒害。当然,如果腹泻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出现了脱水症状,就应该在应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泻剂。

■随便使用抗生素。

目前不少家庭的常备小药箱中仍存有抗生素,但不经医生指导,服用抗生素治疗腹泻的做法不妥。因肠道传染病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故在选用抗生素时,最好先做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对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擅自使用止痛剂。

有些患者习惯用解痉剂如阿托品、颠茄片等止痛,殊不知这种做法非常不安全,尤其是对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随便使用此类药品可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腹泻后,轻度腹痛者可热敷腹部;腹痛较剧者,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止痛剂。

■稍有好转就停药。

不少肠道传染病患者常以症状为服药依据,腹泻重时就多服,腹泻轻时就少服,稍有好转就停药。这很容易造成腹泻复发,严重者会转为慢性腹泻,给治疗带来困难。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症状全部消失后,继续用药两三天,有条件者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转为阴性后方可停药。

■急于更换药物。

有些肠道传染病患者用药一两天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别的药物。其实任何药物治疗都需要一个疗程,至少3~5天,随便换药,会适得其反。

二、止泻常用哪些药

(1)鞣酸蛋白:是鞣酸和蛋白质的结合制剂。口服后蛋白部分在肠道内被消化,释放出来的鞣酸,能在发炎的肠粘膜表面沉淀蛋白质,形成一层保护膜,减低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使炎症渗出减少,同时减低了肠内有害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抑制肠蠕动,发挥止泻功效。常用剂量成人每次4—8片,每日3次口服。

(2)次碳酸铋:属于吸附药,此类药还包括活性炭等。它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溶解,呈细微粉末状。口服后能在发炎的肠道内机械地吸附细菌、毒素和炎症产物;另一方面能附着在肠粘膜上,减缓炎症刺激,达到止泻目的。每片0.3克,1次1—3片,每日服3次。

(3)盐酸苯乙*:是人工合成的止泻药,具有收敛及减少肠蠕动的作用,适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的对症治疗。对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在应用特异性抗炎药物的同时应用本药,有助于腹泻症状的控制。复方苯乙*是苯乙*2.5毫克加入硫酸阿托品0.025毫克,每次1—2片,每日服3次。

三、腹泻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灸法

取关元、神阙、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穴,按艾炷无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穴每次施灸4~5壮,每日1次,5次为1疗程,以施灸部倍皮肤红晕为度。或取神阙穴,按艾炷隔盐灸法施灸。

二:刮痧

主刮脊柱两旁,臂内侧直至肘窝、天枢、足三里。呕吐加刮内关经穴部位,腹胀加刮里内庭经穴部位,发热加刮合谷、曲池经穴部位,泻甚加刮阴陵泉经穴部位。操作方法,轻刮以上各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

三:敷贴

胡椒10粒,研成细末,撒于患儿脐上,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连敷4~5天,适用于脾肾阳虚型。

四:敷贴

朱砂、白矾、樟脑、松香各等份,分别研末,再混合研匀,装瓷瓶内,勿令泄气,2日后即融合成膏。用时挑少许药膏捻成绿豆大小,置脐中,以胶布覆。

五:敷贴

吴茱萸、胡椒、苍术各30克,丁香6克。用火焙干研粉,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2克,用茶油或热米汤拌匀敷贴脐部,外用纱布封贴脐部,每天1次。

四、腹泻应该做哪些检查呢

1、X线检查:钡餐或钡剂灌肠检查可了解胃肠道的功能状态、蠕动情况等,对小肠吸收不良、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结肠癌等有重要诊断价值。

2、B超、CT或MRI检查:可观察肝脏、胆道及胰腺等脏器有无与腹泻有关的病变,对肠道肿瘤性病变也可提供依据。因此,B超、CT及MRI检查对消化吸收不良性腹泻及肿瘤性腹泻等均有辅助诊断价值。

3、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对回肠末端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其他溃疡性病变以及大肠病变,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直肠息肉及癌肿、慢性血吸虫肠病等均有重要诊断价值。

4、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对胆道及胰腺的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5、小肠镜检查:虽然小肠镜检查未能普遍开展(新型小肠镜即将问世),但其对小肠吸收不良及Whipple病等有较重要诊断意义。小肠镜直视下可观察小肠黏膜的情况,活组织病理检查可判断微绒毛及腺体的变化等。

腹泻 止泻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