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幼儿保健 > 正文

儿童焦虑障碍病因及类型 如何防治儿童焦虑症

一、儿童心理焦虑症的类型

焦虑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患儿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烦躁不安,担心害怕,感情脆弱。这类儿童还时常伴有睡眠障碍,做恶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

 儿童心理焦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境遇性焦虑

境遇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儿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然不可终日。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延往往会自然消失。

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患焦虑症的儿童对学习缺乏信心,严重者可影响其智力的发展水平。社会交往行为常表现出退缩,依赖心强,做事优柔寡断,常不受同伴的欢迎。长期这样,患儿可能形成抑郁阴沉、自卑感强等人格特征。因此,对焦虑症儿童应予矫正。

首先,应为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睦的家庭气氛。在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患儿可减少焦虑的出现,性情获得较好的发展。

其次,应改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父母和教师应端正教育态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出发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提出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患儿就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避免因期望过高而出现焦虑的表现。

二、儿童焦虑症的护理与治疗

 (一)心理治疗焦虑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和抗焦虑的药物为主。在心理治疗中,采取松弛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辅导治疗等都是非常有效的,一般来说,对于年龄接近或大于10岁的儿童用认知治疗更有效,而对幼儿最好采取行为治疗。

(二)家庭辅导治疗

1、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智能水平而定,不能马虎,也不能苛求,不溺爱,也不放纵,使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儿童,从小得到健康的发展。

2、要注意孩子的学习负担不要太重,要讲究教育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外作业不宜过多,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分的*时间。

3、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这对于防止焦虑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轻症儿童,主要是教育方法及心理支持的问题。先要弄清楚孩子发生焦虑反应的原因,取得他的信任与合作。凡属客观原因,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给予解决;属于主观原因,要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这些原因与发病的关系,逐渐引导儿童从主观上努力克服焦虑。当症状逐渐消失后,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消除过去那种紧张的心理,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其开朗的性格,防止症状复发。

(三)药物治疗对于已经出现焦虑症状的儿童,严重的病例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如服用抗焦虑药物、佳静安定等。但这类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随便服用。

三、儿童焦虑障碍的病因

1.遗传因素许多研究发现焦虑症具有家族聚集性。焦虑儿童的父母患焦虑症、焦虑加抑郁、社交恐怖、广场恐怖症者较多。拒绝上学儿童的父母患焦虑、抑郁障碍者较多。成人患焦虑障碍者其子女有焦虑障碍的比率高,有报道父母患广场恐怖症或强迫症,其子女患焦虑障碍者比正常成人的子女和学校儿童高7倍。

2.心理素质因素对不熟悉环境出现过度行为抑制的气质特征是儿童焦虑症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有行为抑制的儿童发生回避性障碍、广场恐惧症以及其他焦虑症的发生率增加。行为抑制指行为退缩,回避新事物的一种气质类型。行为抑制的儿童在面临不熟悉的刺激(如人、情境和玩具)时退缩,不同年龄面临新刺激,的反应不同,婴儿期表现为哭闹和强力的运动性动作,幼儿表现为害羞和恐惧性反应,学龄儿童呈现内向性行为。

3.环境因素父母的养育态度以及依恋类型对儿童焦虑症发生的有影响。父母与儿童交流中缺乏情感以及母亲对儿童过度保护和控制可能是学校恐惧症的原因之一。父母对儿童缺乏关心、照顾,或对孩子采取打骂等管教方式,均会使儿童形成非安全依恋,从而可能导致SAD的发生。

学习理论则认为模仿父母焦虑也是儿童产生焦虑的可能原因。许多作者观察到父母的拒绝和控制(约束儿童的自主性)与儿童焦虑有关。

四、孕期焦虑可导致孩子行为障碍

妇女在怀孕期间,如果长时间处在精神紧张或压力下,很可能使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出现行为方面的问题。

研究人员发现,妇女在怀孕的第12周-22周期间如果出现焦虑症状,他们的孩子也可能出现焦虑并出现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ADHD)。但是,孕妇在怀孕后期出现焦虑症状就不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

ADHD是我们常说的儿童多动症,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综合征。其症状以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自控能力差为特征,并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但患儿智力一般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多动症儿童的症状表现,很容易与正常儿童的举动相混淆,分界线不是很明显,他们之间很难找出根本的区别。有的小儿出生后就表现得兴奋不安、哭闹不宁、注意力转移活跃;有的到一定年龄段发展得更加严重;有的到一定年龄期有所好转,到成人期某些症状消失。

多动症如果预后不好,到青少年和成人后仍会有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冲动任性、人际关系不良等表现。

这方面研究的权威人士温德博士说,这些焦虑程度高的妇女在面对每天的压力和日常生活的紧张时,经常会有麻烦。例如,一些妇女因为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或因为同婆婆住在一起,也会因为同伴侣的关系等。

温德博士特别指出,这种焦虑只有在持续一段时间后才会对胎儿造成损害,如果这种焦虑只持续了一分钟,准妈妈们大可不必担心会影响到孩子。并不是每一个小的压力或焦虑感都会立刻影响到胎儿,这种精神紧张在持续一段时间并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对孩子造成损害。

为了将孕期妇女经历紧张和焦虑的时间减到最小,温德博士建议,她们在遇到紧张情况时尽可能试着放松自己。此外,朋友和家人也应该一起努力帮助她们保持放松状态。

儿童 焦虑症 儿童焦虑症 烦躁不安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