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幼儿保健 > 正文

小儿急性胆囊炎的护理措施 治疗小儿急性胆囊炎方法

一、小儿急性胆囊炎护理

(1)饮食:

急性胆囊炎患者对脂肪消化吸收能力降低,且伴有肝功能不全,因此宜给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避免饱含。呕吐、旗胀较重者酌情蔡合,并从静脉补充营养

(2)皮肤护理:

急性胆囊炎患者因胆刺激而致皮肤瘙痒,可用热水擦洗或止痒剂涂擦皮肤。重症患者卧床时应注意预防褥疮。

 (3)术前护理:

对重度化脓性胆囊炎者,除配合医生积极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补充血容量外,还应按普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尽早做好术前准备。

(4)术后护理:

手术方式不同,护理侧重点也不同。胆囊造口术后,应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每日更换无菌引流瓶及周围敷料一次;同时测血压至乎稳后给予半卧位,以利于腹腔引流,防止感染;注意观察胆汁的引流量及性质,如胆汁引流量多,影响消化功能时,应补充胆盐,以助消化病情好转后,多在术后两周,行胆囊胆管造影,如胆总管远绳通杨,可拔出造接管,然后更换敷料直至接口愈合。胆囊切除术,应注意刀口处姻卷引流,每日更换敷料以保持局部干操,防止刀口感染。如因病情需要,打开胆总管探查,则术后应做好“T”形管引流护理。

二、小儿急性胆囊炎症状

患者多呈急性病容,呼吸表浅而不规则。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失水及电解质紊乱的征象。大半部分的病人可出现黄疸,一般为轻度黄胆,若伴有总胆管和肝胆管结石梗阻或伴发胆管炎时则黄疸明显加深。60%~70%的患者可有反射性恶心及呕吐,甚者可吐出胆汁,并可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腹痛多发生于右上腹,也可发生于中上腹,程度较剧烈而持久,常有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放射。随炎症过程的进展,腹痛常局限于右肋下胆囊区。疼痛多发生于夜间,常于饱餐尤其进食较多脂肪之后发作。若有胆囊管梗阻,可有间断性胆绞痛发作。全身症状80%的患者可有中度发热。当发生化脓性胆囊炎时,可出现寒战、高热、烦躁、谵妄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腹部检查可见右上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受限,右肋下胆囊区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墨菲(Murphy)征阳性。约1/3病人因胆囊积脓或胆囊周围脓肿可在右肋缘下触及肿大的胆囊。

三、小儿急性胆囊炎病因

(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是由于结石阻塞了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并继发细菌感染所引起。胆囊粘膜层发生炎症水肿。以后炎症波及到胆囊全层。胆囊内可充满脓液,浆膜面有脓性纤维素性渗出。最后,胆囊可发生坏疽穿孔,导致胆汁性腹膜炎。穿孔部位多发生在胆囊底部或结石嵌顿的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穿孔至邻近脏器,如十二指肠、结肠和胃等,可造成胆内瘘。胆囊内脓液排入胆总管内,可引起急性胆管炎。少数可引起急性胰腺炎。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和粪链球菌。约有10%—15%为厌氧菌。

(2)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常发生在创伤后

或与胆系无关的一些腹部手术后,胆囊管通常无阻塞。一般认为手术和创伤后的脱水、禁食、麻醉剂的应用,以及严重的应激反应所致的神经内分泌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胆囊胆汁的滞留和胆囊粘膜抵抗力的下降,再加上继发细菌感染,能造成胆囊的急性炎症。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发展迅速,一般在24h内即发展成坏疽性胆囊炎,并表现为整个胆囊的坏疽。

 (3)细菌感染急性胆囊炎的早期

多为非细菌感染性的因素。由于胆囊的缺血、损伤、抵抗力降低,发病一周后,50%以上的病人可继发细菌感染。细菌可通过血源性和门静脉性播散、上行感染及淋巴途径抵达胆囊,加重急性胆囊炎的进程,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克雷白菌、梭状芽胞杆菌等。

 (4)其他妇女妊娠时由于性激素的影响,

或迷走神经阻断术后由于疼痛、恐惧、焦虑等神经及精神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胆囊排空障碍,胆汁郁积,囊壁受到化学性刺激引起胆囊炎。

 胆囊管梗阻(30%):

此在急性胆囊炎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因结石、寄生虫、先天性的狭窄而形成梗阻及先天性胆总管畸形等引发。由于胆囊管梗阻,大量胆汁淤积于胆囊内,部分水分被囊壁吸收,致使胆汁浓缩,胆盐浓度相对增加,刺激胆囊黏膜,引起胆囊的化学性炎症。约90%以上的急性胆囊炎病人是由于胆囊管梗阻或胆囊排空障碍所致,胆囊结石或胆泥堆积于胆囊颈部是导致梗阻的重要原因,因此急性胆囊炎有结石性和非结石性之分。在小儿,结石性胆囊炎少见,近些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为多种因素所致。如胆囊管过长、扭曲,但囊管管腔被蛔虫、黏液、胆囊带蒂息肉等阻塞或胆道系统功能失调导致的胆囊排空紊乱等因素使胆囊管痉挛或梗阻致胆汁瘀积。在国内农村地区,胆道蛔虫症及所致的胆道感染是重要的致病原因之一。

 细菌感染(28%):

细菌侵入是急性胆囊炎的又一重要病因。细菌侵入途径主要有:①由十二指肠经胆总管上行侵入,最常见的有蛔虫钻入胆管,携带细菌进入;②经门静脉血入肝和胆囊,多见于危重症时肠道菌群移位;③经淋巴管入肝及胆囊;④经动脉血入胆囊动脉至胆囊,少见。胆汁淤积有利于细菌繁殖。致病菌主要为肠源性细菌,如埃希氏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类杆菌等,多为混合感染。

其他(30%):

急性胆囊炎者可合并急性胰腺炎,可能与胰胆管合流异常导致胰酶反流被胆囊胆汁激活、损害胆囊黏膜所致。此外,非结石性胆囊炎可发生在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以及长期禁食和应用TPN等发生的胆汁瘀积的基础上,这些病例在发病时,大多数有胆囊内胆泥形成。有报道黏稠的胆汁和胆泥可刺激胆囊上皮分泌前列腺素I2和E2,继而介导炎症反应。免疫抑制的病儿可发生机会性微生物感染导致急性胆囊炎,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巨细胞病毒或隐孢子菌感染。

四、小儿急性胆囊炎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解痉镇痛:

可用硫酸阿托品0.3~0.6mg,每日三次,或0.5~1mg/次,肌肉注射:硝酸甘油0.6mg/次,舌下含服;*50~100mg/次,肌肉注射,以解除Oddi括约肌痉挛和疼痛。

 (2)抗菌治疗:

其目的是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发症。常选用氨基苄青霉素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羟唑和头孢呋肟治疗。更换药时应根据血、胆汁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而定。

(3)一般治疗:

急性胆囊炎一旦确诊,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及休息等治疗。

 2.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急性胆囊炎的根本治疗。

以下症状适合做手术:

(1)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

(2)急性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诊断明确者;

(3)高热,中毒性休克,经积极内科治疗,病情继续发展并恶化者;

(4)无手术禁忌证,且能耐受手术者;

(5)在治疗过程并发有肝脓肿,胰腺炎,胆囊坏死穿孔;

(6)胆管结石。瘢痕狭窄非手术不能解除者。

 手术原则:

解除胆道的梗阻,充分引流减低胆内压,术前应积极准备,包括输血、补液、静脉输入抗生素及纠正休克等措施。如经3~6小时的积极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即应行急症手术以免失去抢救机会。

 手术方式:

可根据患儿一般情况及局部情况决定。如系化脓性穿孔性或坏疽性胆囊炎则作胆囊切除。如病变限于胆囊而小儿一般情况不良者亦可作胆囊造瘘。若同伴有胆总管炎症或穿孔时则须行胆管引流,同时行腹腔引流。

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 小儿急性胆囊炎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