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幼儿保健 > 正文

风疹如何治疗 五个方法让你远离风疹

一、风疹治疗方法

一、普通康复疗法

1、一般疗法

患有风疹的病人一般症状比较轻微,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发作症状比较明显的人,应该卧床休息,吃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对出现高热、头痛、咳嗽的情况以及患有结膜炎的人可以进行对症处理。

 2、并发症治疗

脑炎高热、嗜睡、昏迷、惊厥者,应按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原则治疗。出血倾向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输新鲜全血。

3、先天性风疹

自幼即应有良好的护理、教养,医护人员应与病儿父母、托儿所保育员、学校教师密切配合,共同观察病儿生长发育情况,测听力,矫治畸形,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等。帮助学习生活知识,培养劳动能力,以便使其克服先天缺陷。

4、药物治疗

除对症治疗外,还可以服用干扰素、利巴韦林等,这些药物似乎有助于减轻病情。

5、支持疗法

对症治疗,可酌情给予退热剂,止咳剂及镇痛剂,喉痛用复方硼砂液漱口,皮肤瘙痒可用炉甘石洗剂或生油涂拭,结膜炎用o.25%氧霉素滴眼液或10%醋酸磺胺液滴眼数日。

二、隔离检疫

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

 三、自动免疫

据统计,接种风疹减毒疫苗后安全有效,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在接种完成后,只有少数有短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及关节肿痛等症状。接种后免疫风疹的时间大多在七年以上,因为幼儿风疹的发病率较高,所以在8月份接种疫苗。在12到13岁左右再进行第二次接种。

四、中药治疗

治疗本病时,中成药可选用银翘解毒丸、板蓝根冲剂。欲服汤药可分两型辨证治疗。邪袭肺卫型临床最常见,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流涕伴有轻微咳嗽,精神倦怠、胃纳欠佳,疹色浅红,先起于头面、躯干、随及四肢,分布均匀不密集、细小2~3天消退,有搔痒感。并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舌质红,舌苔薄白。

五、护理

1、患儿卧床休息,避免直接吹风,防止受凉后复感新邪,加重病情。发热期间,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和容易消化,不吃煎炸与油腻之物。

2、防止播搔破皮肤,引起感染。

二、风疹的症状有什么

潜伏期

此期间病人没有不适,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2-3周。

前驱期

出疹前1-2日,症状轻微或无明显前驱期症状。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伴头痛、食欲减退、乏力、咳嗽、喷嚏、流涕、咽痛和结合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偶有呕吐、腹泻、鼻衄、齿龈肿胀等。部分病人在咽部和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

出疹期

发热第l-2天后出疹,皮疹最先出现于面颈部,24小时内布满躯干及四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皮疹。皮疹为淡红色细点状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疹间皮肤正常。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后类似麻疹。躯干、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皮疹。皮疹一般持续1-4天消退,出疹期常伴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同时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以耳后、枕后和颈后淋巴结肿大最明显,肿大淋巴结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脾脏轻度肿大。疹退时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而脾脏及浅表肿大的淋巴结消退较慢,常持续3-4周。皮疹消退后一般不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无皮疹性风疹指部分风疹病人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症、淋巴结肿大而无皮疹。感染风疹病毒后亦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血清学检查风疹抗体阳性,即所谓隐性染病或亚临床型病人。

三、风疹的食疗方

一、银翘解毒粥

材料:金银花10g,连翘15g,竹叶6g,牛蒡子6g,桔梗6g,甘草3g,荆芥5g,薄荷5g,豆豉6g,粳米适量。

用法:上述所有材料用水煎服,每日2次。

 二、竹笋鲫鱼汤

材料:鲜竹笋60到100克,鲫鱼1条(200克)

用法:按常法煮汤服食,每日1剂。

 三、凉拌紫苏叶

材料:紫苏叶300克,盐、鸡精、酱油、香油各适量。

用法:紫苏叶择洗干净,焯透沥干,切段,放入盘内,加入盐、鸡精、酱油、香油拌匀即成。

功效:疏散风寒、理气解毒、润泽肌肤。

 四、桑竹风疹消

材料:桑叶、竹叶、毛冬青、芦根等大瑶山草药,每付约130克。

用法:一日一付药,煎好分三碗,早中晚各一碗服下,15付一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透风消疹,主治风疹。

 五、四味芦根茶

材料:芦根30克,鲜萝卜120克,葱白7个,靑橄榄7枚。

用法:将材料加水煎汤,代茶饮用。每日1剂。

功效:解毒利咽、消肿化疲。

六、双根香菜汤

材料:鲜芦根、鲜茅根各30克,香菜10克,白砂糖适量。

用法:将鲜芦根、鲜茅根加水煎汤,去楂,加入切碎的香菜,再煮二三沸,调入白砂糖即成。每日1剂。

四、小儿风疹一定会发热吗

风疹多见于年幼的小儿,传染性很强,在幼儿园或小学校往往可成批患病。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经呼吸道传染,临床以低热、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风疹的前驱期很短,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多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可伴有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出疹期患儿可仍有发热,一般在出疹后2~3天体温可下降至正常。如果体温持久不退或退而又升,应考虑是否出现并发症,或考虑继发感染。

风疹的发热等全身症状一般轻微,高热者很少见,体温正常者也较多。多数患儿表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也比较短。因此,风疹的并发症也很少,预后良好。

因为小儿风疹的发热较轻,所以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嘱其多饮水,或用中药双花、板蓝根、大青叶、芦根、薄荷、野菊花等煎水频服,清热效果亦较好。

风疹 淋巴结肿大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