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中医治疗多汗症,多汗症的体征

一、多汗症中药方

一、辨证选方

1.表虚不固

治法: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30g,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各9g,浮小麦15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2.湿热熏蒸

治法:滋阴敛汗。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5g,山药、白芍、浮小麦、牡蛎、茯芩各12g,丹皮、泽泻、山茱萸各6g,糯稻根须9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明矾、葛根各15~30g,研末煎汤,每日浸洗患部(手足)半小时。

2.黄芪、葛根各30g,荆芥9g。先热熏后温洗半小时,每天1~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3.麻黄根50g,煅牡蛎100g,研极细末,外扑。

4.麻黄根、牡蛎各20g,龙骨、赤石脂各15g,研极细,装大布袋中,外扑多汗处。

5.郁金适量,研细末,加茶水调敷出汗处。

6.鲜白萝卜600g(切片),明矾15g,加水2500ml,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二、多汗症的体征

局部多汗常见于掌、跖、前额、腋下、外阴等处,对称发生,其中以掌、跖部最为常见,称为掌跖多汗症。患者多为青少年,局部汗珠可呈点状不停的滴流,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患者常伴有未稍血液循环机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发生冻疮等,可能亦与汗腺神经功能增强有关。跖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使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尤以趾间最明显,严重时可引起水疱、糜烂或角化过度,妨碍行走。由于汗液分解,可产生特殊的臭味。跖部长期汗液浸渍,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引起足癣。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性红斑,伴发毛囊炎、等。有的同时伴有臭汗症。

此外,交感神经任何部位的损害均可引起局限性多汗症,此种多汗症多为一侧或局限于某一小片部位。发生在遗传综合征的多汗症常合并有其它的先天性异常。

三、多汗症的病因

多汗症从发病原因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的,如内分泌失调(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垂体功能亢进等)、神经系统疾病、部分感染性疾病(疟疾、结核等)和长期生病造成体质虚弱。只要这些全身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多汗的情况就能得到解决。

二是精神性出汗,由于高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造成,是因为交感神经失调所致,内服一些镇静药(如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合剂等)具有暂时性的效果,但有口干等副作用。

三是味觉性出汗,属于另一种生理现象,如吃某些刺激性的食物(辣椒、大蒜、生姜、可可、咖啡)后引起的多汗,这种情况一般不必进行治疗,只须忌口。

四、多汗症的症状及并发症

 1、全身性多汗表现为周身易出汗,内外因素刺激时出汗加剧。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脑炎后遗症、下丘脑损害后。

2、偏身多汗表现为身体一侧多汗,除脑卒中患者后遗偏瘫侧多汗外,常无阳性体征,自主神经系统检查,多汗侧皮肤温度低,皮肤划纹征阳性。

3、局限性多汗多发生于头、颈、腋及肢体远端,最易发生于手掌、足部位,双侧呈对称性,也可发生于一侧或某一小片部位。

4、耳颞综合征一侧颞部发红,伴局限性多汗症,常发生于进食酸、辛食物刺激味觉之后。

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多在青少年时发病,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生冻疮等。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常伴足臭。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红斑,伴发毛囊炎、疖等。

多汗症 内分泌失调 脑炎后遗症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