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儿科 > 儿童心理 > 正文

激发孩子成长的心理动力儿童心理

一个人想吃西瓜,可他又没有带钱,怎么办?这时,一个最小的心理冲突就出现了:本我说:我真的很渴了,能吃个大西瓜就太美了。超我说:要吃西瓜就要用钱买,否则就不能吃。本我说:西瓜那么好吃,我就是想吃,无论如何也要吃。超我说:我没带钱,我只能忍忍了。此时,本我的力量若是过强,个体就可能依从本我的驱使,而做出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不给我就抢,抢了吃,不让就杀人”。市计生中心青少年心理健康沙龙日前举行,探讨了“青春期孩子成长的心理动力”。北大博士后何胜昔在沙龙,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孩子成长的“自我-本我-超我”各种作用力怎样均衡地发挥作用,才能成为孩子心灵成长的动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问题饶有兴味,听众聚精会神。人格中包含“三个我”何胜昔谈到,简单地说,人格是人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具有稳定性、整体性、倾向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何博士介绍,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本我是生命的原始力量的来源,传达个体的基本需要,是人格中永存的部分。本我的活动服从“快乐原则”,追求即时的满足感。它对婴儿的生存至关重要,也对一个人的毕生起重要作用。自我是个体的理性方面,它按照“现实原则”活动,试图去寻求实现本我的现实方式。自我一方面通过延迟满足感以控制本我,直到需要能实际地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又通过一定的手段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从自我发展起来的人格成分,是人类生活较高尚行动的动力,是在儿童时代对父母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典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超我用自我理想来确立行为目标,用良心来监督行为过程,使自我摆脱本我的纠缠,按照社会规范和要求活动。超我遵循“道德原则”,为达到完美和理想而活动。在人格结构动力系统中,本我、自我和超我彼此相互调节、和谐运作,就会形成一个发展正常、适应良好的人。

<上一页12下一页>
儿童 婴儿 青少年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