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左心衰竭的诱因是什么 左心衰竭怎样治疗

一、左心衰竭的原因有哪些

(一)发病原因

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1、心肌弥漫性病变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等。

2、急性左心室前负荷过重老年瓣膜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机械并发症乳头肌梗死断裂、室间隔穿孔等。

3、急性左心室后负荷过重高血压,尤其是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原发性梗阻型心肌病,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过量应用血管收缩剂等。

4、左心房衰竭主要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偶见于左房黏液瘤或巨大血栓堵塞二尖瓣口。

5、严重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显著心动过缓等。

6、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缺,房缺有大量左向右分流等,多见于儿童,老年人则少见。

7、其他:如外科手术后的低心排血量、感染等。

二、左心衰竭有哪些检查

1、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竭最常见的和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觉呼吸困难,同时有呼吸费力和短促,外观可见胸部呼吸肌动作过度、频率加快及鼻翼扇动等表现。

(1)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的早期表现,多数是患者在夜间熟睡1~2h后,因胸闷气短而突然惊醒,需立即坐起,并有频繁咳嗽和喘鸣,咳出泡沫样痰,采取坐位后,一般数分钟后可逐渐缓解。否则,可呈心脏性哮喘持续状态,发展成为急性肺水肿,其发生机制:①患者平卧后,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超过了左心负荷的限度,加重了肺淤血;②卧位后,体静脉压降低,周围皮下水肿液被逐渐吸收,使循环血量增多,亦加重了肺淤血;③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一方面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量减少,影响心肌收缩力,使左心室排血量减少,故肺淤血加重;另一方面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加重了肺通气障碍,使心肌缺氧增加,严重影响心功能。④平卧时,膈肌上升,肺活量减少,加重了缺氧。

(2)端坐呼吸:患者平卧时出现呼吸困难,常常被迫采取坐位或半卧位,方能减轻或缓解,称为端坐呼吸。严重时,患者必须坐于床边或椅子上,两足下垂,上身前倾,双手紧握床或椅子边缘,以辅助呼吸,减轻症状。发生机制主要是循环血液在体内的重新分布。①肺血容量的影响;卧位时,原来在下肢及腹腔内小静脉的血液由于体位的改变,更多地回流到心脏和肺循环,可使肺血容量增加数百毫升,而坐位时,上半身的血液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转移至腹腔及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减轻。②肺活量的变化:卧位时,由于膈肌抬高、肺活量明显降低(平均降低25%)。而端坐位时,肺活量较卧时增加10%~30%。

三、左心衰竭的症状是什么

 1、慢性左心衰竭主要临床表现

(1)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加重肺淤血。

2)端坐呼吸:肺淤血达到一定程度,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且横膈上抬,使呼吸更加困难。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熟睡后因憋气突然惊醒,被迫采取坐位,可伴呼吸急促,阵咳,咯泡沫样痰,可伴有哮鸣音,又称“心源性哮喘”。

(2)急性肺水肿

是“心源性哮喘”的进一步进展,是左心衰竭呼吸困难最严重的形式。

(3)咳嗽、咳痰和咯血

咳痰是肺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所致,开始常夜间发生,坐位或立位时减轻,白色浆液性泡沫痰为主要特点,偶可见痰中带血。

(4)其他

心脏排出量不足,器官、组织灌注不足及代偿性心率加快所致的乏力、疲倦、头昏、心慌等症状;随着外周循环血容量的减少,肾的血流量会明显减少,患者可出现少尿或者肾功能的异常。

 2、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表现

急性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突然出现的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达30-40次/分钟,强迫体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同时频繁咳嗽、咳痰、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者可因缺氧导致意识模糊;发病开始血压有过一过性升高,病情如不缓解,血压可持续下降甚至休克。

四、左心衰竭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慢性左心衰竭

治疗目的是减缓或阻止心衰的发生,缓解临床心衰患者的症状,延缓其长期预后及降低死亡率。

1、病因治疗

(1)基本病因的治疗:对所有可能导致心脏受损的常见病因进行治疗,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

(2)诱因治疗:如感染、各种心律失常、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紧张激动等

2、一般治疗

(1)休息:控制体力活动,避免精神紧张,降低心脏负荷,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同时,警惕长期卧床导致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等

(2)控制钠摄入:心衰患者血容量增加,且体内存在水钠储留,因此应减少钠盐摄入,有利于减轻水肿。另外应注意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休息、吸氧,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3、药物治疗

(1)利尿剂:可选用氢氯噻嗪、呋塞米、丁脲胺、利尿酸钠、氨苯喋啶、内酯等交替使用。用时注意毒性反应及副作用(如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等)。应用利尿剂应关注尿量变化。

(2)血管扩张剂:常用硝酸异山醇酯、硝酸甘油、肼屈嗪(肼苯达嗪)口服。静脉常用酚妥拉明或硝普钠。用药过程中注意血压变化。

(3)洋地黄制剂: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心律、心率(宜在70~80次/min)、绌脉、尿量,有无毒性反应(如呕吐、黄视、频发早搏、二联律及心动过缓等)。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卡托普利或依拉普利。

(5)心衰伴心率增快或快速性心律失常者,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室率,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心衰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