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部位养生 > 正文

甲肝炎病症状有哪些 预防甲型肝炎的措施

一、甲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甲肝是我国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在病毒性肝炎中发病率及感染率最高。对于甲型肝炎的症状,可分为三个时期,发作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不同时期的症状也不同。以下是甲型肝炎的一些症状的介绍。

①、发作期发烧、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皮肤发黄,有的病人有腹胀或腹泻,尿呈褐色,大便色浅,检查肝脏有肿大和触痛或叩痛的体征。肝功能检查显示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患者血清甲肝抗体呈阳性或滴度明显升高。症状轻重各异,轻症病程1~2周,重症可致数周或更长。

②、黄疸期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鸟色逐渐加深,至本期末程浓茶状。少数病例以发热、头痛、上呼吸道症状等为主要表现。

③、恢复期黄疸逐渐退,症状减轻以至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个月。

二、预防甲型肝炎的三大措施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任何年龄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成人甲肝的临床症状一般较儿童为重。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本病病程呈自限性,无慢性化,引起急性重型肝炎者极为少见,随着灭活疫苗在全世界的使用,甲型肝炎的流行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甲肝流行地区预防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管理传染源为辅,必要时也可进行被动免疫(如注射丙种球蛋白)和主动免疫(如注射甲肝疫苗)。在非流行地区和发病率低的地区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常用的预防甲型肝炎的措施为:

1.隔离病人:注意对甲肝病人的粪便进行消毒,对病人的隔离期限不少于30天,对幼儿机构的病人应隔离40天。在流行地区,对病人及有密切接触的人一般要观察4—6周。在家庭隔离治疗的病人要严格遵守个人卫生制度,病人使用过的东西要认真的进行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品消毒、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

3.保护易感人群:在甲型肝炎流行期间,易感人群(婴、幼儿、儿童和血清抗-H* IgG阴性者)均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主动免疫。与甲型肝炎患者接触过的人可接种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以防止发病。

三、甲肝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是

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用药要把握宜简不宜繁。

1.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惫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肝功能正常可出院。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400mg、普通胰岛素8~16U,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治疗方法

1、休息、营养和对症支持疗法

甲肝的自然病程不超过3~6周。避免饮酒、过劳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只需根据病情给予适当休息、营养和对症支持疗法,防止继发感染(感染【译】: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及其他损害,即可迅速恢复健康。

1.住院轻症和中等症的甲型肝炎患者,如果家庭有适当的疗养条件,可以留家疗养,定期到门诊复查。病情较重者,如血清胆红素超过180μmol/l,血清alt>33400nmol/(s?l)或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或缺乏家庭疗养条件者、则宜住院。重症患者住院后,经治疗病情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即可回家继续疗养。

2.休息在肝炎症状明显时期均应卧订休息。恢复期则应酌情渐增活动,但要避免过劳。卧订休息阶段,特别要注意到每次进食后平卧休息,严格禁止后散步。住院患者出院后,仍应经过全休、半休、轻工作,这样一逐步过渡阶段,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是重要的,可以巩固疗效,防止反复。

 2、药物辅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般不主张过多用药,增加C、E、K等维生素及促进能量代谢的药物三磷腺苷(ATP)、辅酶A等,同时可并用板蓝根、肝炎灵、强力宁及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如茵陈蒿汤加减等。黄疸较深者,可用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消化道症状重或有恶心呕吐者,应适当补充液体。

温馨提示:不吃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由于毛蚶、蛤蜊等水产品可能粘附甲肝病毒,不要生吃或半生吃。对于直接入口的食物如酱菜、凉拌的菜,不要在可能受污染的水中洗涤。忌油腻,高脂肪、煎炸食物,如鱼籽、蛋黄、猪肝、猪脑、油饼、油条、烤鸭等。

四、甲肝的病因有哪些

 【常见病因】

1、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拥挤,人口稠密,或托幼机构或家庭中,更容易发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高度局限性流行;一旦水源污染容易导致甲肝爆发性流行。

2、甲肝患病者的手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饮水和用具,也是甲肝常见原因。

3、人类感染甲肝病毒后,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于起病前1~2周,从大便排出。在甲型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高峰。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甲肝最危险的传染源。

【诱发因素】

1、接触病毒污染物品

这是该病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餐具、牙具、玩具或被褥等,或者是食用了受病毒感染的食物而导致了疾病的产生,所以一些人群集中的地方如学校、工厂等要注意病毒的预防的工作。

 2、输液感染

在卫生条件未达标的医院接受输液而感染甲肝的事例时有发生,不得不引起重视。由于这些医院卫生条件差,缺乏相应的消毒设施,往往是一个患者使用过的输液设备稍加消毒就给下一位患者使用,给病毒的入侵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3、性生活混乱

这也是该病主要的传播的方式,由于唾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均可携带甲肝病毒,与甲肝患者发生性关系的人就很有可能沾染甲肝病毒。沾染甲肝病毒的人再与其他人发生性关系,就可能再把甲肝病毒传染给他人,害人害己。

 【发病机制】

甲肝的病因包括甲肝病毒,人类感染甲肝病毒后,首先在消化道中增殖,在短暂的病毒血症中,病毒又可继续在血液白细胞中增殖,然后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繁殖。于起病前1~2周,甲肝病毒由肝细胞的高尔基体然向毛细胆管,再通过胆管进人肠腔,从大便排出。在甲型肝炎潜伏末期和黄疽出现前数日是病毒排泄高峰。处在这个时期的患者,尤其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感染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肝炎 甲型肝炎 甲肝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