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幼儿保健 > 正文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是什么原因 如何治疗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

一、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的病因是什么

(一)发病原因

本病发病是疟疾感染后所致的免疫球蛋白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症的发生有遗传因素。

(二)发病机制

热带性脾肿大代表一种宿主对寄生虫特别是疟原虫的异常反应,基本上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代谢障碍的病,在长期抗疟药治疗下,脾脏缩小,IgM下降,因此认为与疟疾感染有关。

病人血清中补体C3较低,血清抗补体活性的出现和冷疑球蛋白的存在,提示本病征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用免疫荧光学方法可以在肝窦的库普弗细胞及巨噬细胞上发现IgM以及IgG和C3,在高疟区由于存在反复且持续的抗原血症,因而产生了过多的免疫复合物,巨噬细胞清除这些复合物需要许多年,因而引起脾脏及肝脏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导致器官的肿大,Fakunle等(1976)认为T淋巴细胞对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M产生的调节失常是本病征发生的主要原因,Fakunle等(1978)在本病征患者中,发现血液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而B淋巴细胞增加,在脾穿刺液中T细胞比例则增加,由于本病症的发生有种族性及家属性,因此可能存在对免疫球蛋白调节的遗传因素。

二、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的诊断

对本病征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是血清IgM明显升高及存在高滴度的疟疾抗体,肝脏活检发现肝窦中有淋巴细胞浸润,长期抗疟治疗后脾脏逐渐缩小,血清IgM下降及肝脏组织学变化好转。

与肝硬化致门脉高压并发脾功能亢进症相鉴别。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的治疗

(一)治疗

1.对于本征氯喹及长效环氯胍等疗效相似,在长疗程抗疟化疗后病情可有好转,但见效较缓慢,且常于停药后复发。

2.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可能发展至淋巴瘤或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这种病人的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PHA)的反应较差,有助于早期鉴定。

3.病人若有脾功能亢进时需行脾切除术,术后血清IgM下降,血液学改变好转,但必须同时进行抗疟治疗,否则肝脏仍肿大,其组织学变化也不见好转。

(二)预后

本病征的预后据Crane等(1972)在新几内亚对75例患者追踪6年的结果,其病死率为29%~57%,并与脾脏肿大的程度成正比。

三、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热带性脾肿大代表一种宿主对寄生虫特别是疟原虫的异常反应,基本上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代谢障碍的病,在长期抗疟药治疗下,脾脏缩小,IgM下降,因此认为与疟疾感染有关。

病人血清中补体C3较低,血清抗补体活性的出现和冷疑球蛋白的存在,提示本病征是一种免疫复合物病。用免疫荧光学方法可以在肝窦的库普弗细胞及巨噬细胞上发现IgM以及IgG和C3。在高疟区由于存在反复且持续的抗原血症,因而产生了过多的免疫复合物,巨噬细胞清除这些复合物需要许多年,因而引起脾脏及肝脏的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导致器官的肿大。Fakunle等(1976)认为T淋巴细胞对免疫球蛋白,特别是IgM产生的调节失常是本病征发生的主要原因。Fakunle等(1978)在本病征患者中,发现血液T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而B淋巴细胞增加,在脾穿刺液中T细胞比例则增加。由于本病症的发生有种族性及家属性,因此可能存在对免疫球蛋白调节的遗传因素。

四、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的保健及预防方法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的保健

一、护理:

疟疾的预防指对易感人群的防护,包括有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个体预防系疟区居民或短期进入疟区的人,为了防蚊叮咬,防止发病或减轻临床症状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群体预防是对高疟区,爆发流行区或大批进入疟区较长期居住的人群,除包括含个体预防的目的外,还要防止传播,要根据传播途径的薄弱环节,选择经济,有效,且易为群众接受的防护措施,预防措施有:蚊媒防制,药物预防或疫苗预防。

二、饮食: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的预防

预防疟疾感染为根本措施。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的并发症

本病可有脾功能亢进,溶血及门脉高压症等。

小儿热带巨脾综合征 发病 蛋白 淋巴瘤 脾功能亢进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