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艾滋病鹅口疮怎么治疗 艾滋鹅口疮是怎么回事

一、艾滋鹅口疮是怎么回事呢

鹅口疮是最常见的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疾病。又称雪口病、白念菌病。

念珠菌是什么?念珠菌首先是一种真菌,它寄生于人体的皮肤、肠道、阴道,是时刻存在的,但,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防止它增长失控,保持人体健康。但如果感染艾滋病毒,则免疫能力会下降,念珠菌则乘机生长,在口腔、咽喉、食道和阴道中出现。当念珠菌出现在口腔中时,我们称之为鹅口疮。

就鹅口疮本身而言,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疾病,如果不是机会性获得了其他疾病,就本身而言治疗并不复杂。然而或许这提示着感染了HIV。

其症状是常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上,呈白色的斑块,不易擦掉。当刮去斑膜后,可见到不出血的红色疼痛创面。如果让鹅口疮继续发展下去,会蔓延至咽喉,进入食道,导致声音沙哑,无法吞咽,食欲不振,恶心和胸口疼等。任其蔓延,食道念珠菌可引起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

如果念珠菌仅生长于口腔,相关的外用药物即可控制和至于鹅口疮。如果症状严重,危及了咽喉和世道,则可以口服一些抗真菌性药物。

对于艾滋病患者,不管有没有出现鹅口疮,请保持口腔卫生,要餐后刷牙、用漱口水漱口;口服预防类药品,烟是一种刺激性物质,更是可以降低抵抗力,所以戒烟是很有必要的。

其实鹅口疮并不可怕,正常情况下念珠菌是不致病的,只有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所以洁身自好很重要。如果恰好得了鹅口疮,去医院做一下筛查也能放心。

二、艾滋鹅口疮早期症状有哪些

鹅口疮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艾滋病初期症状之一,其表现有:

1、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2、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3、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4、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三、鹅口疮最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鹅口疮最佳的治疗方法一、局部用药

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鹅口疮最佳的治疗方法二、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孩子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鹅口疮最佳的治疗方法三、饮食卫生

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洁,奶瓶、奶头、碗勺等专人专用,使用后用碱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母亲应先洗手,清洁乳头。

鹅口疮最佳的治疗方法四、营养供给

应选择容易消化吸收、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并适当增加维生素B和C的供给,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

鹅口疮最佳的治疗方法五、针灸治疗

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主穴应选:地仓、颊车、承浆。备用穴取合谷。每次选2穴,轻刺激,每日1次。

四、鹅口疮患者的食疗方法

实症

[临床表现]唇颊内侧、舌面、上腭等处有黄豆或绿豆大小的黄白色溃疡点,呈圆型或椭圆型,周围粘膜鲜红,溃点数目较多,一般为6—10个,疼痛,尤以进食时为甚;头痛、口渴、小便赤,舌质红,脉滑数。

[食疗药膳]

1.藕节冬瓜豆腐汤:鲜藕节50克,冬瓜100克,豆腐100克,共煎汤服,每日2次。

2.银花绿豆汤:金银花20克,绿豆60克,红糖30克。先将金银花煎水,去渣,入绿豆煮至熟烂,再加入红糖,饮汤食豆。

3.西瓜甘蔗汁:西瓜250克,甘蔗150克,共绞汁饮用。每日2次。

虚症

[临床表现]口腔粘膜溃烂如黄豆大或绿豆大,表面灰白,周围颜色淡红,溃点1—2个,经常反复发作,饮食刺激时疼痛,舌质红嫩,苔少,脉虚细。

[食疗药膳]

1.木耳鸡蛋汤:白木耳15克,黑木耳10克,山楂10克,鸡蛋1枚。将木耳、山楂水煎,熟时将鸡蛋打开放进汤里调匀,再煮片刻即可服用。每日1—2次。

2.当归黑豆鸡蛋汤:当归头15克,黑豆50克,鸡蛋1枚。先煮当归、黑豆1小时,然后将鸡蛋打开,调匀,和当归、黑豆一起煎煮至豆烂,便可服食。

3.绿豆鸡蛋饮:鸡蛋1枚,绿豆30克。将鸡蛋打人碗中调成糊状;绿豆用冷水浸泡10—20分钟,煮沸约5分钟,取绿豆汤冲入鸡蛋糊内,成蛋花状服之,每日早晚各1次。

鹅口疮 艾滋病 口疮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