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部位养生 > 正文

心衰肺炎用药 小儿肺炎衰竭时如何处理

一、心衰肺炎用药

每到冬春季节,常见的小儿支气管肺炎在发病时,除了呼吸道的症状与体征相对明显外,一般性肺炎引起的脱水不太明显,不主张补液以借助液体用药为主,而在肮炎感染严重,引起并发症发展的同时,患儿的脱水程度及其性质就要随时有所改变,必须加以区分进行,据临床观察造成患儿脱水的原因很多,如在病程中,患儿发烧,支气管的喘息有时或伴有呕吐腹泻及精神不安,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再加上心率增快,循环缺氧,以及病程的延长,又如患儿生长发育欠佳等等,都能直接引起引患儿体内需要热量增加,导致水及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是完全需要考虑补液和适当进行补液的。

然而,对于小儿肺炎的液体疗法,按着儿科理论要求,一般炎患儿可经口保持液体入量,不需补液,对不断进食的患儿,可按生理需要进行静脉输液,但总量不宜过多,速度应较慢,婴幼儿总补液量以60—80ml/kg/d为宜,一般选1/4张溶液,速度应控制在5ml/kg/小时以下,如果主要目的在于通过静脉途径滴注药物,则一次量以不超过20ml/kg/d,主要是用10%葡萄糖液,肺炎如伴有重症腹演出现脱水和代谢性酸中毒时,可按消化不良的补液原则处理,但液体总量及电解质液量均应较同等脱水者减少约1/4,输液速度应较慢。

二、小儿肺炎为何易发生心力衰竭

患严重肺炎的患儿以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肺炎患儿,往往易发生心力衰竭,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1)小儿心脏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心脏的心肌纤维细,互相交织很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少,但小儿代谢旺盛,所以,心脏负担相对较大。

(2)肺炎时的缺氧和感染:

①缺氧使心肌细胞内三磷酸腺苷及磷酸肌酶生成不足,致使化学能量减少,造成心肌收缩无力。

细菌代谢产物及毒素的作用可使心肌受损。

③肺部炎症病变,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

④发热等因素使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迫使心脏加强活动,加重了心脏负担。

(3)小儿原有先天性心脏病、佝偻病等其他疾病,平时心脏负担已重,一旦发生肺炎,就更容易引起心衰。

总之,肺部感染对心脏影响以右心为主,因此,临床应以肝脏的瘀血肿大作为小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的主要体征。

三、影响肺炎心衰及呼吸困难的原因有哪些

(1)年龄因素:婴幼儿肺炎易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因婴幼儿期生理发育不成熟,机体的抵抗力较差,容易患肺炎。若病情较重,心肺功能易受到损害,发病较急。故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时,要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用量在新生儿、早产儿要偏小,以防中毒反应发生。

另外,婴幼儿咳嗽反射较差,不会吐痰,因此,要注意拍背、勤翻身等,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这是解除呼吸困难的重要措施之一。不要随便给镇咳药,否则,可抑制咳嗽反射,反而影响排痰,使用过多镇静剂,可抑制呼吸,从而使呼吸困难加重。

(2)病因:病毒性肺炎(尤以腺病毒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病情严重、病变广泛,则易发生心肺功能不全,并且不易纠正。所以必须明确诊断,及时针对病因治疗。

(3)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常使肺炎患儿发生难以控制的心衰及呼吸困难,如并发急性脓胸、化脓性心包炎、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肺脓肿等,此时应积极治疗并发症,选择有效抗菌素等。

(4)心脏有先天性疾患:先心病患儿,平时可无症状,当发生肺炎时,可促使症状明显。所以,当肺炎心衰、呼衰难以控制时,应考虑到是否有先心病,并同时予以治疗。

四、小儿肺炎衰竭时如何处理

心率增快常作为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之一。但临床上,导致小儿心率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如发热、哭闹、缺氧等。故当心率超过160次/分,怀疑合并心力衰竭,尚不具备诊断心力衰竭的条件时,可首先吸氧,同时,予镇静剂氯丙嗪、异丙嗪05~1mg/kg·次肌注,或给10%水合氯醛30~40mg/kg·次,加10ml生理水保留灌肠。观察20~30分钟后,若患儿转为安静或渐入睡、发绀消失则为病情缓解,说明为肺动脉高压所致(即为心力衰竭前期)。这是因为经过给氧及使用镇静剂,使肺动脉痉挛缓解、耗氧量减少、肺动脉压下降而致病情好转。反之,虽然经过吸氧、镇静,但患儿病情继续加重,心率超过180次/分,肝脏进行性肿大者,便可确诊为心力衰竭。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迅速控制心力衰竭,予快速洋地黄类药物治疗。

另外,当患儿心率超过200次/分,即使不具备其他条件,也应及时应用快速洋地黄类药物,以免发生危险。

肺炎 小儿肺炎 心力衰竭 心衰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