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肌疝,肌疝会有什么症状,肌疝该怎么治疗和饮食护理

一、肌疝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肌疝通常是下肢局部肌筋膜由于发育的异常、创伤以及手术损伤,甚至长期的慢性劳损等而导致的下肢筋膜变薄弱或者缺损的病理基础。另外,下肢局部肌肉压力突然升高也是诱发肌疝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肌疝发病机制

1.肌筋膜缺损或薄弱

(1)正常情况下,肌肉筋膜存有正常的、生理性的缺损或薄弱区,当肌肉压力增高时,肌*由此疝出。如腓浅神经由腓总神径自腓骨颈的外侧发出,向下走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其终末支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穿过筋膜成为皮支,导致局部缺损或薄弱,小腿肌疝可由此疝出。

(2)手术损伤或锐器切割可造成肌肉损伤和筋膜破裂,如清创缝合时仅缝合皮肤,当肌肉肿胀、压力增高时,可向筋膜外膨出。再如,钝性损伤或骨折可损伤肌肉和刺破筋膜,由于肌肉肿胀、压力增高向筋膜外膨出形成肌疝。

2.肌肉压力增高

(1)肌肉剧烈运动或过度活动后,局部代谢增强,血氧浓度降低,代谢产物积蓄,使微循环渗出增加,组织间液增加,肌肉可发生肿胀、肥大;然而筋膜壁却限制了肥大肌肉的扩张,使肌间隔的压力增高,继而促使肌肉由薄弱或缺损部位突出而形成肌疝。

(2)创伤、手术或肌肉本身的病变,可使肌肉肿胀、压力增高,并由手术或损伤筋膜薄弱处膨出形成肌疝。

二、肌疝会产生一些什么症状

绝大多数肌疝的患者在进行剧烈的运动、外伤以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之后容易发病,而且多发于小腿胫前肌等部位。

1、疼痛

一般情况下疼痛不重,当肌肉受到筋膜疝环嵌压,发生局部充血、水肿等无菌性炎症时局部出现明显疼痛。如肌肉压力很大,疝出后被筋膜环嵌压,疝出的肌肉不能回缩,可出现炎性渗出、肿胀。受压时间过长可能出现疝出肌肉缺血,但是一般不会出现肌肉坏死。

2、局限性肿块

肿块质软压之可消失,一般小于0.6cm,当肌肉收缩时肿块体积缩小或消失,可触及缺损筋膜孔边缘锐利,呈卵圆形,其下方肌肉不增厚。阔筋膜遭受直接打击或手术切开后可能发生较大的肌疝,大的肌疝常不可回纳,在肌肉放松时一般不膨出,肌肉收缩时可明显隆起。

 3、病人下肢有易疲劳感

这种疲劳感表现在病人走路过程中,病人走短程路途即会感觉下肢不适,易疲劳。无法像正常人那样进行长途步行,上下楼梯也较困难。

三、肌疝该怎么治疗和饮食护理

1.用药治疗

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症状轻者应限制活动和使用弹力绷带。若病人是体力劳动者或有明显症状者应考虑做筋膜修补术,以恢复劳动力。若手术在损伤2周以上才施行者,筋膜破裂口已为一薄层纤维组织所覆盖,看不清缺损和边缘,但扪之边缘尚在,肌肉收缩时,仍将从此弱点疝出。切除纤维薄膜将边缘重叠缝合,或用阔筋膜片、MarlexMesh修补。

2.饮食保健

适宜食用饮食要注意清淡。手术后前几天根据个人状况调节饮食,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多吃富含高蛋白的食物有利伤口的恢复。补充多种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多吃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宜食用避免过于油腻,不应该选择的食物:腐乳、、辣椒、韭菜等食物不利于伤口愈合,因为它们容易引发感染。

3.预防护理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若发现有肌疝的症状时应尽快就医治疗。

四、肌疝和其他疾病有什么区别

肌疝应与下列几种疾病进行鉴别:

1.下肢静脉曲张、动脉瘤:多发性肌疝需于下肢静脉曲张、动脉瘤等鉴别。下肢静脉曲张性与外伤无关,抬高下肢包块变小或消失,诊断性穿刺可鉴别,且原发性静脉曲张患者早期多无局部症状,逐渐发展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患肢常感酸、沉、胀痛、易疲劳、乏力,患肢浅静脉隆起、扩张、变曲,甚至迂曲或团块状,站立时更明显,在踝部、足背可出现轻微的水肿,严重者小腿下段亦可有轻度水肿。动脉瘤有波动感可闻及血管杂音。

2.寒性脓肿:寒性脓肿病人常有结核病史,肿块有波动感可鉴别。

3.腱鞘囊肿:发生于肌腱、腱鞘部位,肌肉收缩时无变小或消失,可鉴别。

4.脂肪瘤:肿块皮下、质软,有分叶状,活动,不随肌肉活动变小或消失可鉴别。

5.其他:另外需与肌肉撕裂,肌腱断裂,血管瘤等相鉴别。

肌疝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