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部位养生 > 正文

中耳癌有哪些症状 如何治疗中耳癌

一、耳朵癌症的症状有哪些

 1.出血

最早的症状为耳道出血或有血性分泌物,是中耳癌的一个重要信号。晚期癌肿侵袭骨质,破坏血管,可发生致命性大出血。

 2.耳痛

早期仅有耳内发胀感,稍晚出现疼痛,晚期疼痛剧烈,疼痛的特点是持续性耳道深部刺痛或跳痛,并向患侧颞额部、面部、耳后、枕部和颈侧部放射,在夜间和侧卧时加重。

3.听力减退/耳聋

多数患者因原有中耳炎所致的耳聋,故不引起重视。早期为传导性耳聋,晚期迷路受侵犯后为混合性聋,多伴耳鸣。

 4.张口困难

早期可因炎症,疼痛而反射性引起下颌关节僵直,晚期则多因癌肿侵犯下颌关节、翼肌、三叉神经所致。

5.神经症状

癌肿侵犯面神经可引起同侧面神经瘫痪,侵犯迷路则引起迷路炎及感音神经性耳聋,晚期可侵犯第Ⅴ、Ⅳ、Ⅹ、Ⅺ、Ⅻ颅神经,引起相应症状,并可向颅内转移。

 6.颈淋巴结肿大

颈淋巴结转移可发生于患侧或双侧。

 7.晚期内脏或骨骼也可能会发现转移性病灶。

二、如何诊断中耳癌

诊断中耳癌,主要依靠临床检查,确诊靠活检病理诊断。诊断应当包括肿瘤所侵犯的范围,有无颅底和颅内结构的侵犯和破坏,有无腮腺和面神经侵犯,如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应当进行针吸细胞学检查。颞骨和颅底的X线平片或CT扫描有助于确定原发部位与破坏范围。排除鼻咽癌,查找腮腺区和颈上深处有无转移淋巴结。凡遇下列情况要高度怀疑为中耳癌变:

1.外耳道深部或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样新生物,切除后迅速复发或触之易出血。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流脓转变为流脓血性或血性分泌物。

3.耳深部持续疼痛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部体征检查不相称。

4.乳突根治术腔长期不愈并有顽固性肉芽生长。

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状突然加重或发生面瘫。

需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核相鉴别,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三、中耳癌的治疗

经病理确诊者,应争取尽早手术切除并辅以放、化疗。对每一病例的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应依据病变范围、病人状况和医疗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对早期患者多采用先手术,后放、化疗;晚期患者则采用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

(1)临床上常用的术式有扩大的乳突根治术、颞骨次全切术、颞骨全切术,必要者可行扩大的颞骨切除术。术后给予大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交替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甘露醇、速尿及地塞米松等预防脑水肿。一周内隔日作脑脊液检查。

(2)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术后感染、出血、脑脊液漏、脑膜炎、多个颅神经麻痹(面神经、听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血栓性侧窦静脉炎等。

2.放射治疗

术后放疗疗效比单纯放疗的治疗效果佳。主要因为中耳腔为感染灶,局部组织缺氧,放射线敏感度不理想,单纯放疗效果欠佳,剂量再大仍不易控制癌灶。

3.化学疗法

单纯化疗效果目前不理想。化疗药物依据病理诊断进行选择,常用针对鳞癌的药物进行化疗方案制订。

四、中耳癌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病毒感染(40%)

患者发病前一个月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据报道上呼吸道感染中突聋发生率为8%~30%。通过血清学和病毒分离法已证实,能引起突聋的病毒有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腺病毒Ⅲ型等,均可引起病毒性内淋巴性迷路炎,带状疱疹病毒可引起病毒性神经元炎和神经节炎。病毒进入内耳的感染途径为:①通过血循环进入内耳。②由蛛网膜下腔经耳蜗导水管进入内耳。③经中耳粘膜弥散进入内耳。感染后病毒大量增殖,与红细胞粘附,使血流滞缓和处于高凝状态,又因病毒可使血管内膜水肿,故甚易发生血管栓塞,导致内耳血运障碍,细胞坏死。

2、内耳血管病变(30%)

内耳血管病变在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血管疾病者,内耳血管基质更易发生痉挛和血栓形成。由此可解释为何病人多因劳累、忧虑等因素而诱发。近年有人对突聋病人进行血脂、胆固醇和血流图等观察,尚未发现与发病有重要相关因素。Wright(1975年)报告1例心肺旁路手术后并发突聋,钟乃川(1980年)曾报告西北高原2例红细胞增多症诱发突聋,即因内耳血管栓塞造成突聋的例证。

3、内耳窗膜破裂(25%)

喷嚏、擤鼻、呕吐、性生活和潜水等,可引起静脉压和脑脊液压力骤然升高,除可引起蜗窗、前庭窗膜破裂外,还可引起前庭膜、覆膜和内淋巴囊破裂,有潜在的先天性内耳畸形者更易发生,由此可引起淋巴液离子紊乱和细胞中毒,梅尼埃病内淋巴液过多,亦可以造成蜗窗破裂而发生突聋。

中耳癌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上呼吸道感染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