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引起急性肝炎的病因是什么急性肝炎的保健方法有哪些

一、急性肝炎的病因究竟是什么

1、急性病毒性肝炎:目前已确定有甲、乙、丙、丁、戊共五种可致病的肝炎病毒。其他候选病毒与肝脏疾病特别是爆发性肝衰竭和慢性肝炎的关系尚未获得广泛的认同。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早在公元前400年,希波格拉底就曾描述过流行性黄疸,直到公元8世纪PopeZacharias才观察到该病的传染特性。1908年,才发现病毒也是肝炎的致病因素之一。1947年,将原来的传染性肝炎(infectioushepatitis)称为甲型肝炎(HepatitisA,HA);血清性肝炎(serumhepatitis)称为乙型肝炎(HepatitisB,HB)。1965年人类首次检测到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

2、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2周内大量饮酒(折合纯酒精量80g/d)即可引起急性肝炎的表现,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症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

二、急性肝炎的症状你了解吗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2)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3)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一般为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此型较多见,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体征多见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有时病情的轻重不同,症状或体征的轻重也有所不同。

三、急性肝炎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1.甲型肝炎:①急性期血清抗-H*IgM阳性。②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抗-H*总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③急性早期的粪便免疫电镜查到H*颗粒。④急性早期粪便中查到HAAg。具有以上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诊为H*近期感染。⑤血清或粪便中检出H*RNA。

2.急性乙型肝炎:具有以下动态指标中之一项者即可诊断。①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后抗-HBs阳转。②急性期血清抗-HBc-IgM呈高滴度,而抗-HbcIgG(一)或低滴度。

3.丙型肝炎:可作血清抗体(抗-HCV)、血清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等,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CV抗原为较特异的方法。

4.丁型肝炎:与HBV同时或重叠感染。

(1)血清中抗-HD-IgM阳性,或抗-HD阳性,或HDAg阳性。

(2)血清中HDVRNA阳性。

(3)肝组织内HDAg阳性。

5.戊型肝炎:特异性诊断:急性期血清抗-HEV-IgM阳性,或急性期粪便免疫电镜找到HEV颗粒,或急性期抗-HEV阴性而恢复期阳转者。

四、急性肝炎的保健方法

1.高蛋白:肝脏是体内蛋白质分解和合成的重要器官,肝脏发生病变,影响消化酶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减弱,食物的消化吸收受阻,蛋白质吸收、合成减少,且肝病时,自身蛋白质分解加速,大量蛋白丢失,血浆蛋白下降,使受损的肝组织难以修复,甚至因低蛋白而产生局部水肿及腹水,故应补充高蛋白的饮食。进食时,既要注意蛋白质的量,还要从质的方面加以选择。在高蛋白食物中,必需选用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牛奶、瘦肉类和豆制品,而含脂肪过多的肥肉食后不易消化,常有胀闷感,故不宜食用。肉类食物宜选用鱼肉、兔肉鸡肉、猪瘦肉等。豆类蛋白如豆制品、与动物蛋白同食,有互补作用,可提高其生理价值,但消化不良,食后有胀满感者,豆腐不宜多食。

2.高碳水化合物:糖类是人体的热量来源,因此注意糖类的补充。然而,糖类的供给要适当,不宜过量。摄入过多的糖分,会影响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降低食欲。糖类容易发酵,产生大量气体,易导致腹胀,尤其病人脾胃功能减退,出现腹胀、纳少、舌苔厚腻时,更不宜过多食糖。同时,糖代谢过程比脂肪迅速,从而取代脂肪分解,导致脂肪贮蓄,易发胖或产生脂肪肝,影响肝炎的治疗。因此,肝炎膳食糖量的供给,应适量而不宜过量。

肝炎 急性肝炎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