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猩红热病的并发症
(一)化脓性并发症
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引起。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
(二)中毒性并发症
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性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1.风湿病如风湿性关节炎,大小关节均可累及,为游走性,可有红肿,关节腔可积浆液性渗出液;一部分人可发生风湿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及心包炎,急性期后可出现瓣膜损害。发病与免疫反应有关,但与M蛋白抗体无关。
2.急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生与A群链球菌的型别有关1,4,12,18和25型,特别是12型感染后易发生肾炎,而被称为“致肾炎型”。疾病多持续1月左右,大部分可完全恢复,少数可迁延成慢性肾炎。
3.关节炎可出现于发热开始后的2~3周,主要表现为大关节肿痛。
二、容易与猩红热病混淆的疾病
(1)麻疹: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在发热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为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多于躯干部。有科氏斑,无草莓舌、杨梅舌。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很快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皮疹于发病3天后消退,无脱屑。咽部无炎症。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3)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那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无草莓舌和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咽峡炎症状。病原菌培养阴性,停药后皮疹减轻。
(4)其他细菌感染:金葡菌、C群链球菌、缓症链球菌也有能产生红斑毒素的菌株,其毒素的生物特性虽与A群链球菌的红斑毒素不相同,但引起的猩红热样皮疹则无明显区别,鉴别主要依据细菌培养。缓症链球菌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江苏发生过暴发流行,部分重症患者出现了与中毒性猩红热类似的临床表现,已研究得知此由与A群的毒素不相同的一种外毒素引起。
三、得猩红热病需注意的饮食习惯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得了猩红热要吃的:
①饮食应清淡,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伴有咽峡炎的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伴有疼痛,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是很有必要的。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②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③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
④高烧注意补充水份,饮料、果蔬。
⑤如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
⑥总之,以上皮肤有痘疹类疾病患儿,饮食宜细、软、烂、少纤维素,并注意从饮食中补充维生素B1。
四、猩红热病的食疗方法
1、银花桑叶粥
银花、桑叶各10克,芦根15克,淡豆豉6克,粳米60克,前四味共煎3~5分钟.去渣滤汁,加粳米煮粥,白糖适量调味后食用。每天1剂,连服2天。
适用于猩红热初期。
2、贝母蒸鲜梨
贝母(捣碎)、玉竹各6克,梨3个,冰糖3克。将梨去顶挖核。将贝母、玉竹、冰糖装入梨内,用切掉的梨封口,放碗内蒸熟吃梨。每次吃1个,每天3次,连用3~4天。
适用于猩红热之恢复期。
3、双参粳米粥
沙参、元参各20克,粳米50克,将前2药煎汤取汁,加粳米熬为稀粥后食用。每天1剂,连用3天。
适用于猩红热之恢复期。
4、麦冬山药粥
麦冬、沙参、生地各10克。鲜山药50克,粳米50克。先将前3味药煎取汁,再将鲜山药、粳米放人药汁共熬成粥,煮至烂熟时即可食用。每天1剂,连食3~5天。
适用于猩红热之恢复期。
5、石膏生地饮
生石膏15克,生地10克,水煎3~5分钟滤汁,加白糖适量服用。每天1剂。
前鞭毛体转变为无鞭毛体,并在巨噬细胞内繁殖,直至将吞噬细胞胀破,无鞭毛体又为其他吞噬细胞所吞噬,并继
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
细菌本身菌体成分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均参与了致病过程,引起了一系列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
在临床上,猩红热这种疾病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主要是发生在小儿身上,其中4到15岁的孩子是比较多见的
然而,最重要的传染源是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非猩红热患者,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其他呼吸道有链球菌
颜面特征:面部仅发红,但无点状疹,口周不红,也无疹,显得苍白,故称“口周苍白圈”,98%病人有此体征
细菌本身菌体成分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均参与了致病过程,引起了一系列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
在有血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β型溶血性链球菌按其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的不同又分为18个组,a组链
轻型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全身症状轻,咽部轻度充血,皮疹少、色淡、不典型,可有少量片状脱皮,整个病程2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内毒素分子结构有部分与红疹毒素相同,也可引起猩红热样皮疹。
猩红热皮疹的特点--猩红热起病后,发热1~2日后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颈部、上胸部,自上而下很快蔓延
由于邪自外来,故开始多见肺卫症状,如恶风寒、发热等,疫毒在里,为热所蒸动而向外透发,其上冲于咽就出现
猩红热是由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需要和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药疹:也能引起猩红热样皮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