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坏死性筋膜炎的护理
护理内容包括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协助患者尽快去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做好术前会阴部护理,为手术做准备;手术后要认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后及时换药,做好手术后创面的维护,记录创面的大小,监测创面的愈合情况;预防会阴部湿疹,以及其他部位的感染等;积极处理并发症,预防败血症和毒血症,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抢救并护理。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与肛门直肠周围蜂窝织炎表现极为相似,需注意鉴别。在50%-60%的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患者中常可出现皮下的捻发音,这可与气性坏疽相鉴别,后者的特点为广泛性肌坏死,深部组织细菌培养或者血培养阳性。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免过度劳累外伤受寒,积极治疗原发病,禁止滥用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二、坏死性筋膜炎能用抗生素治疗
坏死性筋膜炎病原菌毒力强,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部分患者可迅速出现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除广泛切开引流外,还应选用对需氧菌和厌氧菌有效的广谱抗生素,并静脉、联合、足量用药。
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报道以前,宜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以后再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泰能)联合甲硝唑是临床上广泛应用多种病原体所致的和需氧/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的首选药物。细菌培养应反复多次、多处取标本以提高阳性率;根据血、创面分泌物培养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一旦感染控制,体温、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应注意停用抗生素,以防止二重感染的发生。急性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因险,各科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使患者得到正确诊断、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三、坏死性筋膜炎的分类
坏死性筋膜炎是国际上公认的十大恐怖怪病之一,是一种较少见的严重软组织感染,它与链球菌坏死不同,常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坏死性筋膜炎,发病快,死亡率高,目前,对于此类疾病还没发现有效的治疗方式。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坏死性筋膜炎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致病菌通过创伤或原发病灶扩散,使病情突然恶化,软组织迅速坏死。
另一种病情发展较慢,以蜂窝织炎为主,皮肤有多发性溃疡,脓液稀薄奇臭,呈洗碗水样,溃疡周围皮肤有广泛潜行,且有捻发音,局部感觉麻木或疼痛,这些特点非一般蜂窝织炎所有。病人常有明显毒血症,出现寒战、高热和低血压。皮下组织广泛坏死时可出现低钙血症。
四、坏死性筋膜炎的侵犯部位
坏死性筋膜炎的感染来源一为肛门直肠来源;二来源于泌尿生殖器;三是来源不明,由一种梭状芽胞杆菌,一种非梭状芽胞产气厌氧菌,或需氧和厌氧菌混合协同菌丛感染。感染来源不同其侵犯部位也不同。
(1)由肛门三角区肛门直肠来源的主要是肌肉坏死和筋膜炎,皮肤和皮下组织是继发侵犯,蔓延到肛门周围、腹膜、臀部和腰部的较多。其扩展分为两型:①扩展到肛门直肠邻近组织,出现肌肉坏死和筋膜炎,表现为肛周或会阴部皮肤红肿变硬,有大疱或明显坏死;②由骨盆直肠脓肿扩展到腹膜前间隙,表现为脐周围红肿和腹下部软组织脓肿。
(2)由泌尿生殖三角区泌尿生殖器来源的主要侵犯皮下组织和浅筋膜,蔓延到阴囊、会阴部、腹股沟部的较多。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阴囊水肿、红斑、皮肤坏死和捻发音。
(3)由未知来源的感染坏死范围较小。
有些患者因为关节液的产生和吸收失去平衡,出现严重的关节液的重吸收障碍,这样就会出现产生积液,表现出来
主要症状:自觉颈后部疼痛、僵硬、酸困、沉重、压迫、活动不灵,一般无神经症状,晨起症状加重,活动后减轻
筋膜炎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血常规检查,筋膜炎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体内的
因此,从生物力学之观点,任何可能导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皆可能导致筋膜对附着端之骨骼及其相连之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患者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
如果脚部有不舒服的感觉或者是已经确诊为足底的筋膜炎,在家不妨试试上面介绍的四种方法,坚强锻炼有效的缓
不过从那以后我可是站如松、坐如钟,有过一次腰痛的经验,以后可是得千万注意!也可在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
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动,连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
筋膜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又叫纤维织炎,是一种发生在肌筋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它有可能发生在身体的各个部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患者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
如果对镇痛剂治疗反应不佳,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类药物,尤其当关节有炎症表现时,如长时
在起病初期,患者的伤口周围会出现疼痛充血的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局部的皮肤会出现青紫坏死,并且还有可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