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型H1N1流感预防
1.保持手部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如没有明显污垢时,可用酒精搓手液消毒。
2.避免手部接触眼睛、鼻及口。
3.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4.打喷嚏或咳嗽时应遮掩口鼻。
5.不要随地吐痰,如要吐痰应将分泌物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6.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发热时,应戴上口罩,并尽早求医。
7.若出现流感症状,切勿上班或上学,尽量避免外出。
8.做饭时生熟要分开,猪肉烹饪至71℃以上,以完全杀死甲型H1N1流感病毒。
9.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10.避免接触出现流感样症状的病人。
11.如外游途中或回程后出现发烧或类似流感的征状,要马上就医,告知医生有关外游记录。
1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洗脸。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随地吐痰,教室内每天通风换气,避免细菌孳生。
1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坚持每天一小时的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14.注意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瓜果,维持身体营养平衡,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少去人口密集的场所,按时进行体检,按时接种免疫疫苗。
15.在学校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报告老师,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病情延误导致更严重的疾病。如果确诊得了传染病,要注意请假隔离,以便防止再进行二次传染。
二、什么是甲型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为常见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则被人们成为“禽流感”,禽流感(BirdFlu)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也能感染人类,感染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流涕、肌痛等,多数伴有严重的肺炎,严重者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导致死亡,病死率很高。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10年8月,世卫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三、甲型H1N1流感的治疗
1.甲型H1N1流感的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2.甲型H1N1流感的抗病毒治疗
应及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初步药敏试验提示,此甲型HlNl流感病毒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奥司他韦应尽可能在发热48小时内使用(36小时内最佳),疗程为5日。奥司他韦的成人用量为75mg,每日2次。l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给予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给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给予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给予75mg,每日2次。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3.甲型H1N1流感的其他治疗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的情况,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吸氧、无创机械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
(2)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3)对病情严重者(如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考虑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推荐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4)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药物治疗。
四、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九大必知常识
1、无需对甲型H1N1流感感到恐慌
截至目前,甲型H1N1流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并没有超过普通的季节性感冒。在爆发甲型流感的最初几个月,入院治疗和死亡的人数甚至低于普通的季节性感冒,而且病毒也没有发生急剧的变异。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后的症状与感冒类似,主要表现为:体温升至38摄氏度以上,伴有咳嗽、头疼、流鼻涕、关节和骨头酸疼、食物难以下咽、胸腹部有疼痛感等症状。应对甲型H1N1流感需要保持正确的认识和健康的心态,密切关注有关部门发布的疫情信息,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世卫组织的警戒级别升至最高,只是意味着传播范围的广泛化,以及传播方式趋向本土化和社区化,并不能解读为流感的病情变得严重了,更不是病死率增高了。
2、儿童青年比老年人更易患病
甲型流感对某些特定的人群威胁相对更大,比如2岁以下的儿童、孕妇以及患有哮喘或者糖尿病、心脏病的人。十来岁的青少年以及年纪较小的成年人也相对容易感染甲型H1N1流感。正常情况下,季节性流感比甲型H1N1流感对老年人带来的伤害更大。科学家们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某种免疫力。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世界卫生组织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重新命名为“甲型H1N1流感”。
3、防甲流洗手时间必须长
和普通季节性流感一样,甲型流感病毒也是通过病人的咳嗽以及喷嚏来进行传播。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应该用香皂长时间的洗手,而且频率也要相应地增加。同时,人们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打喷嚏、咳嗽时应使用纸巾、手帕并掩着口鼻,不要直接面对他人打喷嚏、咳嗽,用过的纸巾、手帕勿乱扔;打喷嚏、咳嗽和擦鼻子后要洗手;接触病人及呼吸道分泌物后要立即洗手,看护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要戴口罩。
4、儿童应首先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
首先应该给儿童们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特别是当疫苗短缺时更应优先给他们注射。其次是6个月至24岁的人、孕妇以及医疗工作者。对于那些照顾婴儿的父母,以及在高危医疗环境工作的医务工作者,也应优先注射流感疫苗。
5、注射流感疫苗越早越好
如果你属于高危感染人群,那么你越早注射越好。临床上通常将季节性流感疫苗用于高危人群,即一旦感染流感病毒之后,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的人群,比如说有基础性疾病、年老体弱等人群,他们得季节性流感的机会更大。所以医生们通常会推荐这些人群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6、疫苗稍晚才能产生抗体
即使是首批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人群,他们要真正具备相应的抗体免疫力也要两周后才能真正产生。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跟其他季节性流感没有什么差别。所以,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的目标是在秋冬季节加强预防,同时也把其他季节性流感的发病减少一些。
7、从外面回家后不要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已经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而你并没有注射疫苗,那么你一定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尽量远离人员集中的区域,如大型商场、体育赛事或者教堂等。回家后要勤洗手,并且不要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特别是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并且要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加重病情。要保持室内自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清洁。
8、有发热咳嗽症状不要滥用抗生素
如果有发热和咳嗽等症状,不要擅自购买和服用某些药品,不要滥用抗生素,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在确认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应主动与健康人隔离,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防止传染他人。如果你的身体还存在其它健康问题,或者你已经怀孕,那么请立即前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医生会给你开Tamiflu或者Relenza这两种处方药,如果你服用得当,这两种药将会有效减轻你的病症。如果你感觉到呼吸出现问题,或者胸部疼痛、呕吐、发烧,那么请立即联系急救室。
9、吃猪肉不会传染甲型H1N1流感
你不会通过进食猪肉或者禽肉感染甲型H1N1流感,无论是经过烹煮的还是生的肉类,都不会传播甲型H1N1流感病毒。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此前发表联合声明,强调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会影响正常食用猪肉的安全性,猪肉或者猪产品出口不应受到人为限制。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流感在
中毒型流感表现为高热、休克、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
我国目前对金刚浣胺的使用已较普遍,即在甲型流感的爆发区域内对所有人员用抗病毒药物金刚烷胺做预防性投药
近年来耐药菌株明显增多而改用敏感性尚高的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包括罗红霉素和
而当人体遭受到流感病毒的大规模侵袭后,人体内打流感疫苗后所产生的抗体就会迅速启动产生大量抗体而发挥抗
流感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流感常吃的食物有乌龙茶、乌龙茶、决明子、牛至、决明、金银花茶、决明子茶.
会厌炎患者多为身体健康而较年轻者,发热,咽痛,由于局部严重肿胀可导致呼吸道堵塞,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浑身不良反应:常见发热、疲劳乏力、头疼、头晕、恶心偶见咽喉疼痛、肌肉疼痛、咳嗽、腹痛、关节疼痛、活动
针对很多人所说的流感疫苗即使注射了也没有防御效果,这个说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很多都不明白到底是怎
生姜切丝大枣切开去核与薄荷共装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ml加盖浸泡5—10分钟趁热饮用。
尽管不同亚型之间可以组成很多种流感病毒血清型,但是可造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的血清型主要有h1nh1n2
专家们结合目前公布的疫情资料,通过对疫情地理、环境、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分析,认为该病症属于中医温病、温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