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疟疾疫苗,疟疾疫苗分类

一、疟疾疫苗的重要性

疟疾是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世界疟疾报告》,2009年有2.2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约78万人死亡,大多数为儿童和孕妇。疟疾防治的常用方法包括清除蚊虫孳生地、用杀虫剂(如DTT)灭蚊、防蚊叮咬(如使用药蚊帐)、药物预防和治疗。然而,由于媒介按蚊对杀虫剂、疟原虫对氯喹等抗疟药都产生了抗性,特别是多重抗药性的恶性疟不断的扩散,因而使这些疟防措施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研制安全、高效的疟疾疫苗成为控制和消灭全球疟疾的可靠途径和迫切需要。疟疾生活史复杂,包括有性、无性2个阶段3个时期,即有性阶段的配子期和无性阶段的红细胞前期及红细胞内期。根据疟原虫在人体的生活史,疟疾疫苗可分为3种,即抗红前期原虫疫苗、抗红内期原虫疫苗和传播阻断疫苗。

二、疟疾疫苗分类

1.抗红前期原虫疫苗

红前期疟疾疫苗又称抗感染疫苗,主要针对疟原虫子孢子或肝内期疟原虫,疟原虫子孢子入侵肝细胞及进一步的发育增殖虽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产生大量的裂殖子并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引起各种临床症状。红前期疫苗通过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来阻止子孢子入侵肝细胞或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识别感染肝细胞的T细胞,来杀死感染肝细胞或干扰疟原虫在肝细胞内的发育增殖,阻止其释放出感染性裂殖子,从而达到抗感染的效果。

2.抗红内期原虫疫苗

在疟原虫生活史中,唯有红内期原虫能使人体致病乃至死亡。红内期疟疾疫苗又称抗病疫苗,主要针对引起临床症状的红内期疟原虫或受感染红细胞,该类型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感染,从而减轻临床症状,尤其是解救危重病人。其机制一般是阻断裂殖体入侵红细胞或避免感染红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裂殖子表面蛋白和顶端复合体抗原成为疫苗研究的焦点,多种抗原被作为候选疫苗进行研究。目前有些疫苗已进人临床试验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3传播阻断性疫苗

通过阻止疟原虫在蚊虫体内的有性增殖而达到阻断疟疾传播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不能使个体免于疟疾感染,也不能减轻症状,但能阻断蚊虫将疟原虫从一个宿主传播至另一个宿主,并可用于旅行者的免疫,以避免将疟原虫从疫区带回,造成本地区流行的后果。传播阻断性疫苗候选抗原主要表达于蚊虫阶段疟原虫表面,此类抗原并不在脊椎动物免疫系统选择压力之下,所以这些蛋白显示出非常低的多态水平,不会出现抗原变异,可以有效地阻断疟疾从蚊媒向人的传播,是当前疟疾疫苗研究的热点。

三、疟疾疫苗研制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目前,疟疾疫苗研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1)缺乏保护作用强的候选抗原

尽管在过去25年中已鉴定了约40个疫苗候选抗原,但能产生强而持久保护性免疫力的抗原仍十分有限;

(2)缺乏对疟疾保护性免疫机制的了解

疟原虫生活史复杂、抗原具有期特异性并存在高度变异、疟原虫具有多种入侵途径和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机制;

(3)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

由于疟原虫抗原序列存在种间差异,因此无法用动物疟原虫模型来评价人体疟疾疫苗;

(4)缺乏持久的免疫力和难以产生足够高水平的抗体

体内外实验结果均显示,产生高水平的抗体滴度对有效抑制疟原虫是必需的,当抗体滴度较低或从最高值开始下降后,免疫血清完全失去抑制作用,这也是疟疾保护性免疫持续时间短的原因所在。

四、疟疾疫苗研究的未来

2006年12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曼谷举行的全球疫苗研究*上,呼吁采取联合行动,加快研制和批准使用一种高效的疟疾疫苗。同时将启动一项新的全球战略,即“疟疾疫苗技术路线图”。该项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研制出一种针对临床疾病具有80%以上预防功效,并提供4年以上保护的疟疾疫苗。暂定目标是:于2015年之前研制和批准使用第一代具有1年以上保护,50%以上预防功效的疟疾疫苗。尽管至今尚无成熟疫苗推入市场,但一些候选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并产生了非常有希望的结果。目前临床进展最快的疫苗RTS,SASO1/AS02在2009年进入到Ⅲ期临床试验,如果获得成功,将有望上市并成为第一款成功的疟疾疫苗。随着蛋白技术、基因技术发展,疟原虫抗原和免疫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人类设计出有效的疟疾疫苗为期不远。

疟疾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