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炎是一种很常见的发作性过敏性疾病,一般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本病典型发作前,常常有先兆症状,如咳嗽,胸闷或连续喷嚏等,如不及时治疗,就可能很快出现气急,哮鸣,咳嗽,呼吸困难,多痰,患者常被迫坐起,两手前撑,两肩耸起,额部出冷汗,痛苦异常,严重者可见口唇和指甲发紫,甚至窒息死亡。发作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才逐渐缓解。病情缓解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与常人一样。
气管炎的诱发因素很多,主要有
1.接触过敏原。过敏原种类很多。一般来自体外,如植物的花粉、房屋的尘土、螨虫、工业粉尘、动物毛屑、鱼、虾、油漆、染料等,都可以发病。
2.呼吸道感染。肺、支气管、气管、鼻旁窦炎症感染均可诱发哮喘。
3.气候改变。气候转冷季节发病率增加,有些可以致敏的植物花粉,在春秋二季分布浓度增高;温度、湿度高的时候容易使细菌繁殖;气压低的时候可以使花粉、有害粉尘、刺激性气体等聚集在地面,浓度增加,容易吸人。
4.精神因素。情绪激动、条件反射可,诱发哮喘。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许多支气管哮喘的病人,由于担心受凉、感寒后哮喘发作,心理上处于紧张状态,而对体育锻炼有所顾虑,结果体质下降,反而发病增多。其实,体育锻炼对本病患者大有好处,病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适当选择运动方式。例如每天坚持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经常唱歌也会对此疾病有所控制及预防。因为人在唱歌时,只能采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减轻肺部压力。并且,唱歌还能振奋精神,激发体内潜力,使人从静止状态转入活动状态,同时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有利于控制咳嗽。另外每天坚持用冷水洗脸、洗脚甚至洗擦全身,对此病也有极好的预防作用。
气管炎的治疗偏方
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一:治疗支气管炎验方
药方:白茯苓、川贝、杏仁、桑皮、甘草、五味子、京半夏、当归、陈皮各6克。
第一剂药于第一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第二剂药干第二天晚上9点熬,第三天早晨7点服;第三剂药于第四天早晨7点熬,中午11点服。最后,3剂药渣合在一起,第五天下午5点熬,晚上9点服下。
每剂只熬一次,加冰糖一次服下。无论病情轻重,3剂药服完后即除病。
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二:酸石榴、蜂蜜治愈气管炎
取酸石榴两枚(约500克),洗净去掉榴蒂,将石榴掰碎连皮带籽一同放入药锅,对100克蜂蜜(瓶装蜂蜜即可),加水没过石榴,用文火炖,不可煎糊。待水分蒸发于石榴熬成膏状起锅,将石榴盛人洁净的大口瓶中,每日服用数次,每次两小勺。食后有酸涩之感,若嫌酸涩可适当增添蜂蜜。年老体弱者慎服。
气管炎的治疗偏方三:潘生丁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其治疗方法是:成人每次50毫克,每日3次,连服6_7天。其作用机理为:该药对所有小核糖核酸病毒,均能选择性地抑制其BNA(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
本治疗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安全,见效快,疗效好,很适合在基层部队及居民中推广应用。但须注意的是,潘生丁对冠状动脉有窃血现象,冠心病患者不宜应用,以免加重病情。
气管炎的治疗偏方四:羊胆加蜂蜜治气管炎
具体做法:将新鲜羊胆250克,兑人蜂蜜500克调匀,隔水蒸熟。
晨起空腹和晚上临睡前各服一匙。需趁热服用。平时要注意胸背保暖。
本品是正宗苦药,易发气管炎者宜在入冬起开始服用,一般无副作用。但幼儿、年老体虚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治疗167例,结果控制42例(25%),显效60例(36%),好转35例(20%),无效30例(18
慢性气管炎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慢性气管炎常吃的食物有七叶胆、熟羊肉、文蛤、绞股蓝、沙枣...
慢性支气管炎的食物与饮食方法,慢性支气管炎常吃的食物有锦丰梨、鱼腥草根...
急性支气管炎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急性支气管炎常吃的食物有蒲公英、蒲公英、蒲公草、蒲公英叶...
支气管炎的食物与饮食方法,支气管炎常吃的食物有观音菜、紫背天葵、丁香花、笋瓜、鸡屎藤、柠檬茶、麝香草
气管炎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气管炎常吃的食物有海蜇头、蜇皮、冬菇、金桔、京白梨、长把梨、鸭梨、羊蝎
气管炎的食物有哪些,气管炎吃什么好?气管炎常吃的食物有牛油果、库尔勒梨、酪梨、苹果梨、鸭广梨、鳄梨、
气管炎的食物与饮食方法,气管炎常吃的食物有海鲫鱼、海蜇、发菜、穿心莲、梨山甘蓝、沙梨、莱阳梨、雪花梨
方法二:将大蒜瓣捣成糊状,装入一个空药瓶内,把瓶口对准鼻口,尽量吸嗅大蒜辛辣的味道,可视病情每天嗅闻
其作用机理为:该药对所有小核糖核酸病毒,均能选择性地抑制其bna(核糖核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的增
物理化学性刺激:长期吸烟及空气被化学毒物、粉尘或有害的工业废气污染,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损害了粘膜正
这时候要多注意保暖,早晚要及时添加衣物,不要感冒,因为有很多患者是由于感冒治疗不及时而引发的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的病程在初期多不明显,当病程进展合并阻塞性肺气肿时则逐渐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气短,以活动后尤甚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