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肿瘤科 > 皮肤肿瘤 > 正文

婴儿皮肤肿瘤的治疗方法介绍

皮肤肿瘤的发生让患者饱受了折磨,对于皮肤肿瘤疾病我们更加不应该忽视治疗,因为这样的疾病发生有可能会危及患者宝贵的生命,要及时正确地采取治疗措施,一起来了解皮肤肿瘤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什么?

皮肤肿瘤是世界各地常见的肿瘤,以澳大利亚的发病率最高(占全部癌瘤数的50%),其次为新西兰、南非、美圄南部均较高。白色人种发病率比有色人种显著增高。我国沿海和高山地区多见,有资料统计,我国皮肤肿瘤的年发病率为2.37/10万人口。中医学对皮肤肿瘤的认识源远流长,自公元6世纪成书的《诸病源候论》记载本病以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侧面对本病的认识和治法作了许多探索和补充,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辨治体系。近代医家在大量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中确定了辨证与辨病理、辨病位相结合,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辨治模式。进一步展示了中医药治疗皮肤肿瘤的科学性和优越性。

(1)热毒内蕴证。

主证:皮肤肿瘤溃烂,分泌恶臭脓液,口苦且干,低热烦躁,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或有瘀斑点,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祛瘀扶正。

方药: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加减。金银花10g,蒲公英2og,紫花地丁20g,紫草根18g,白毛藤25g,生薏苡仁30g,麦冬18g,瓜蒌30g,茯苓15g,黄芪18g,白术12g,太子参15g,北沙参12g,甘草4g,随症加减。

分析:方中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味昔性寒,是清热解毒之主药;配合白毛藤、生薏苡仨、紫草根为主祛邪。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甘草、北沙参,健脾益气养阴,力主扶正;诸药配合祛邪不伤正,补虚不留邪。本方用于皮肤肿瘤早期,或皮肤肿瘤合并感染或有远处转移,出现全身症状,属于“反花疮”阳症。

(2)湿毒内蕴证。

主证:皮肤肿瘤呈囊肿状,呈现蜡色,内含粘液,逐渐增大,若破溃流恶臭液汁,口粘、困倦、乏力、便溏,脉滑数,舌质暗红体胖,苔厚腻或黄腻。

治法:祛湿败毒,软坚消瘀。

方药:羌活胜湿汤(《医方集解》)加减。羌活10g,独活10g,藁本10g,白芷10g,防风10g,川芎10g,白藓皮20g,地肤子20g,生薏苡仁30g,丹参30g,莪术15g,山慈姑15g,牛膝10g,黛蛤散20g,鬼箭羽20g。

分析:羌活胜湿汤为祛风湿、解表邪之代表方,配合辛温之独活、藁本、白芷,苦寒之白藓皮、地肤子,淡渗之生薏苡仨,以增强祛湿败毒之功效。再以丹参、莪术活血消瘀,山慈姑、牛膝、黛蛤散软坚共达治疗之目的。本方多适用于囊肿型皮肤肿瘤。

在通过阅读完小编的介绍之后,人们对于皮肤肿瘤治疗方法有了了解,出现了皮肤肿瘤我们不应该忽视,要及时正确地采取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够早一些的康复减少一些麻烦,愿每一个皮肤肿瘤患者早日得到康复摆脱疾病的困扰才是最为关键的。

婴儿 皮肤肿瘤 肿瘤 皮肤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