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原因是由于脑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血管变得狭窄或者完全闭塞,导致血液供应障碍。
溶栓是治疗脑梗死的常用方法,溶栓常用的药物:
①尿激酶(UK):目前临床试验结果证实尿激酶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溶栓制剂尿激酶用量各地报道不一致急性溶栓常用量一般报道50万~75万U的较多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用药期间应做凝血功能的监测以防出血也有报道静脉给药:50万~150万U加生理盐水100~200ml静脉滴注2h内滴完。最初半小时可快速给予50万~100万U,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时,放慢静滴速度。动脉给药一般为50万~75万U对严重高血压(Bp>180/110mmHg)、消化道溃疡活动性肺结核、出血性疾病手术及外伤史患者禁用。
②蛇毒治疗:现临床应用的蛇毒制剂很多有安克洛酶(Ancrod)、巴曲酶(Batroxobin)、蝮蛇抗栓酶、蛇毒抗栓酶3号去纤酶(降纤酶)和蝮蛇抗栓酶(清栓酶)等本类药物副作用甚微使用相对安全去纤酶(降纤酶)为新型强力单成分溶血栓微循环治疗剂,具有增强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快速溶栓使心脑缺血部位恢复功能,达到治疗和防止复发的效果。
常用去纤酶(降纤酶)注射剂首次10U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90min以上,以后隔天或每天静滴1次,5U/d连用2次1个疗程5天不合并应用其他抗凝、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能溶解血栓,改善梗死灶周围缺血半暗区的血液供应,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过程从而使临床症状与体征好转或消失同时还具有降低血黏度抑制红细胞聚集抑制红细胞沉降,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透性及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作用。
③阿替普酶(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阿替普酶(t-PA)溶栓治疗,3个月后的总疗效为30%~50%痊愈者为12%颅内出血的并发症约6%。目前认为溶栓治疗加上脑保护剂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最佳治疗方案。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应在神经科医师的指导下于发病后3h内在急诊监护条件下进行。一些慎重选择的病例可以延长到12h以内,基底动脉梗死治疗时间窗可以适当延长。
脑梗死的发生要及时及早地预防,才能尽可能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最后,祝脑梗死患者早日康复!
硝酸酯类药物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
根据患者年龄、病情程度和基础疾病等采取最适当的治疗采取支持疗法、对症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卒中危险因素
故应注意节制饮食,做到定时定量,不要吃得太饱和过咸,少吃肥肉、辣椒、生葱、大蒜等肥甘厚味和辛辣刺激之
故脑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为主的脑动脉病变期和脑动脉内血栓形成伴有
但是,并不是所有发生的腔隙都会产生症状,只有那些累及重要神经通路或神经结构的腔隙才会有表现,否则也可
脑梗死患者患病之后需要进行血糖以及尿糖的测定,如果脑梗死患者有糖尿病,那么治疗的方案与无糖尿病患者的
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
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
大多数病例在发病24小时后ct可显示均匀片状的低密度梗死灶,但在发病2-3周内由于病灶水肿消失导致病
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
死亡率高:脑梗死的致死率占脑病的20%,每年有上万人引起失去生命,所以脑梗死是我们不能小视的疾病。
脑梗死的自我护理办法饮食习惯过多食用高糖食物,可使血液粘稠度加重饮食过咸可导致血液凝滞吸烟、饮水过少
其可导致各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但以大中型管径(≥500μm)的动脉受累为主,国人的颅内动脉病变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