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中医养生 > 正文

五味须俱全的饮食养生

辣入肺

辣:中医认为,辣入肺。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辣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中所含的“辣素”既能保护血管、又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神经衰弱者不宜食用。

味和利健康

因此,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身体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味和三要点

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苦、甘、辛、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饮食具有各种不同特色。三是在进食时,要做到味不可偏亢,偏亢太过,容易伤及五脏,于健康不利。

味过的害处

《素问痹论》认为远古时期,人们任意择食,导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即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会使流行在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食品吃多了,会引起筋脉拘挛、爪甲干枯不荣;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使肌肉失去光泽、变粗变硬,甚至口唇翻起;多吃甜味食品,能使骨胳疼痛、头发脱落。以上都是因五味失和而影响机体健康的情况,从反面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五味宜五脏

《素问脏气法时论》对五味与五脏的相宜食物提出: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栗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

<上一页12下一页>
五味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