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儿科 > 儿童心理 > 正文

四种行为说明孩子在忍受精神虐待儿童心理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家长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可是,家长们想过没有,除了物质的,孩子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而你所做的一些事情,很可能正在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

“今天我太累,自己去玩儿吧。”“你看看人家张家的孩子!”“我当年数学那么好,你怎么就那么笨呢,到底遗传谁了?”你常对孩子说类似的话吗?如果是,那么你的孩子正在遭受来自你的精神虐待。

美国心理学协会近期的研究发现,儿童时期受到的精神虐待,通常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其负面作用不亚于身体上遭到的虐待。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者发现,遭受精神虐待的孩子长大后,和曾遭受身体虐待的人一样,更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他们缺乏自信心,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自杀几率也较高。除了精神状态,他们早年的生活经历以及健康情况也会受到精神虐待的影响。

什么是精神虐待?

因为没有伤口、淤青等身体上的痕迹,精神虐待常被人忽略。家长可能根本没有考虑过孩子在心理上是否受到了虐待,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就是施虐人。

到底什么算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呢?想想你小时候的经历,打扮好了想要出门前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结果被母亲嘲笑这条裙子显得你腰粗腿胖,这可能让你以后都不再想穿同样款式的连衣裙。

如果多几次相似的状况,你可能因此对自己的品位或者外貌极其不自信。精神虐待便是这样发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上,慢慢叠加累积发酵,伤害到孩子还未成熟的心智。

典型虐待行为1:忽视

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在随着他们的成长不断变化,有时候家长可能因为忙碌或者自身情绪不良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

小到孩子需要一双新球鞋,大到青春期时他们感到不安,如果家长长期忽视这些需求和变化,那么孩子便有可能受到精神上的伤害。

如果家长对其他家庭成员(尤其是其他孩子)的需求都很注意,那么这种对比会让孩子更受伤害。对一个孩子说“你做得不错”,却对另一个孩子说“你简直太棒了”,其实便已经对第一个孩子造成了伤害。

典型虐待行为2:侮辱

孩子总是会遇到一些挫折,不论是在学校某次考试成绩不好,还是不明白大人的指示,家长都不应该辱骂孩子,例如说“你怎么这么笨啊”或者“你是听不懂人话吗”等带辱骂性的话。

孩子犯错,可以就事论事地批评或者引导他们,但由一次失败发散到对他们其他方面的否定或者攻击,只能让他们变得怯懦或者逆反。

典型虐待行为3:诋毁

孩子总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兴趣或者爱好,也许在大人看起来幼稚可笑或者不值一提,但请不要诋毁或者抹黑他们喜爱的事物或者偶像。

例如,有的家长可能贬低孩子喜欢的歌手或者演员,又或者认为孩子赢得校园绘画大赛一等奖是一件没用的事情。

这些都有可能伤害到孩子的感情,如果担心孩子的喜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业,那么可以直接对他们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时间。允许孩子在保证学业的情况下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

典型虐待行为4:高压

也许孩子需要一些压力才能够更好地成长,但总是没完没了地对他们施压就会起到拔苗助长的反效果。

更可怕的是,有些家长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作为施压的工具,例如说“为什么人家就次次都排前十名呢”“你要有她一半好学就好了”。

为孩子设定的目标不能远离他的能力范围,每次他完成时应该给予鼓励和奖励,而不是马上抛出下一个目标。

<上一页12下一页>
儿童 受精 遗传 焦虑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