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简析伤寒论各个版本 伤寒杂病论哪个版本好

一、敦煌本伤寒论

简析伤寒论各个版本 伤寒杂病论哪个版本好

《敦煌本伤寒论》的发现,无疑地对研究和校勘《伤寒论》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这是因为《敦煌本伤寒论》的抄写年代较早.而且在一千余年中,也未再发现与《敦煌本伤寒论》相同的版本,因此可以说《敦煌本伤寒论》是一部独立的《伤寒论》版本,其价值不言而喻。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封洞时间,多数学者考证认为在西夏时代,而他的发现距今仅一百年,且对《敦煌本伤寒论》的研究也仅仅是近五十年的事,真真研究并获得成果还是近二十年的事.因此元明清研究《伤寒论》的诸多名家均未见到《敦煌本伤寒沦》,所以研究《敦煌本伤寒论》可以澄清元明清诸多学者是似而非模糊的观点,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研究《伤寒论》较元明清学者多了一份史料,其观点又多了一份有力证据,当然论点也就较为明确了。

现将《教煌本伤寒论·辨脉法》残卷之一((S-202)与《金匮玉函经》、《注解伤寒论》、《宋本伤寒论》对照,可以发现有如下四条,是另外两者没有的。即:

①嗫嗫如吹榆英,名曰数。

②跌脉微涩,少阴反坚,微即下逆,(涩)则燥烦.少阴紧者,便即为难,汗出在头,谷气为下。便难者,愈微溏,不令汗出,甚者遂不得便.烦逆奥鸣,上竭下虚,不得复通。

③脉虚而不吐、下、发汗,其面反有热,令色欲解,不能汗出,其身必痒。

④跌阳脉浮而微,浮则为虚,微则汗出。

二、金匮玉函经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暍、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差后劳复等病证;卷五-六为汗、吐、下、灸刺、水等治法的“可”与“不可”及热病阴阳交并生死证;卷七-八共收载方剂115首。作为一种较早的古传本,在校勘和研究《伤寒杂病论》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金匮玉函经》就是《伤寒论》,同体而别名,是《伤寒论》的一个古本。约在东晋洪以后,医家始称《伤寒论》为《金匮玉函经》,之前就称为《辨伤寒》。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后,在社会上流行人们未称《伤寒杂病论》,而是通俗叫《张仲景方》。此书叔合整理之后一直流传,至五代后唐以后,《张仲景方》析为八种二十六卷,此八种中,有《金匮玉函经》八卷,于北宋治平三年校订完成,南宋时已不显,后代流传更少,甚至将《金匮玉函经》与《金匮要略》弄混。清代有个医生陈世杰,访到了《玉函》,于康熙五十五年刊行,才没有失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徐衡之,章成之搜得陈世杰刊本,1956年人卫影印发行8000册,得以广泛流传,但至今没有好的注本。孙思邈的唐本现在可见到,在《千金翼方》里,他的底本就是《金匮玉函经》。高继冲本也不是全本,被编在了《太平圣惠方》卷八,见到的人很少,研究的人也少,1958年人卫根据手抄本排印过《太平圣惠方》,钱老在书中首次对高继冲本进行了校勘。敦煌残卷根据避讳可知大致传抄于南朝及唐代,具体可参马继兴的关于敦煌出土文献的考证。北宋治平二年以前,《伤寒论》有以下几个重要传本:1.王叔和《脉经》卷七,2.《隋书经籍志》著录《辨伤寒》十卷本,3.《金匮玉函经》八卷本,4.唐初孙思邈收录于《千金翼方》卷九卷十的《伤寒论》二卷本,5.北宋初荆南国末主高继冲进献的《伤寒论》,6.本世纪初敦煌石室发现的《伤寒论》残卷,等等。

三、高继冲本伤寒论

简析伤寒论各个版本 伤寒杂病论哪个版本好

《高继冲本伤寒论》的编排体例,是“前论后方”,此与《金匮玉函经》相同。《高继冲本伤寒论》“前论后方”是原固有的,抑或经王怀隐等人“校勘编类”?还得进一步探索。我认为《高继冲本伤寒论》的“前论后方”的体例是经王怀隐等人“编录”的,何以见得?《太平圣惠方》以方剂为主收编.其体例每部以隋太医令巢元方《病源总记》分冠其首,而方药次之,成一百卷”(《宋史·王怀隐传》),根据总的编写体例,王怀隐等人完全有可能将《高继冲本伤寒论》的“方证同条”改为“前论后方”,方一与《太平圣惠方》总体例合拍,是其一。其二,《太平圣惠方》在“编类”时,又改变了《伤寒论》各方的服用方法.其附方共有50首,其中27首方的服用方法宙同:“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温)服”。另18首方药的服用方法亦雷同:“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另4首方《宋本伤寒论》无。具有明显的修改痕迹。因此我认为《高继冲本伤寒论》原体例是“方证同条”,收编入《太平圣惠方》时,经王怀隐等人“编录”成“前论后方”的体例。

根据钱超尘先生考证:《高继冲本伤寒论》属干王怀隐等编录进去的内容共有四部分,即《伤寒叙论》、《伤寒受病日数次第

病证》、《辨伤寒热病两感证候》、《辨伤寒热病不可治形候》,其余二十一部分,都是《高氏本》所固有的”(《钱超尘·《伤寒论文献通考》)。《伤寒叙论》内容主要摘抄《诸病源候总论》和《千金要方》,符合每部以隋太医令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冠其首”的体例。同样《伤寒受病日数次第病证》的内容主要摘抄《诸病源候总论》和《素问·热论》。《辨伤寒热病两感证侯》的内容主要摘抄《诸病源候总论》和《素间问·热论》。《辨伤寒热病不可治形候》的内容主要摘抄《诸病源候总论》、《灵枢》、《伤寒例》和《辨脉》.

诚然钱超尘先生考证是正确的,其余21部分都是《高氏本》所固有的,那么这21部分内容与《伤寒论》各版本,特别是《宋本伤寒论》,又有何异同呢?《高继冲本伤寒论》六经条文计有126条(太阳病36条,阳明病39条,少阳病6条,太阴病7条,少阴病25条,脓阴病”条)。较《宋本伤寒论》398条明显减少,但《高继冲本伤寒论》每条下几乎都有治疗方剂,而《宋本伤寒论》有些条文下无方.

因此《高继冲本伤寒论》在临床应用价值不可低估。

四、日本康治本康平本桂林古本伤寒论

简析伤寒论各个版本 伤寒杂病论哪个版本好

最后,日本康治本,康平本。

《康平本伤寒论》为一卷十二篇,不分卷,与《宋本伤寒论》相对照,缺少《辨脉法》、《平脉法》两篇及“可”与“不可”诸篇等,两者的条文顺序和内容及数目也基本相同(《康平本伤寒论》中的59条、60条、61条置于80条下)。《康平本伤寒论》的体例是“方证同条”,与《宋本伤寒论》相同,不同于《金医玉函经》和《高继冲本伤寒论》的“前论后方”体例。《康平本伤寒论》无“可”与“不可”诸篇,说明《康平本伤寒论》更接近《伤寒论》的原型版本,因为肠可”与“不可”诸篇皆为王叔和重新归纳、排列、整理的《伤寒论》条文。

鉴于《康平本伤寒论》在校勘《伤寒论》上的价值和意义,钱超尘先生感叹说:“这两个传本(指《康治本》和《康平本》)绝不是伪本,而是金声玉振、价值连城的传本”。(《伤寒论文献通考》).洪贯之先生说:“本书价值且在《宋本》之上(洪跋)。陆渊雷先生说:“《伤寒论》传世诸本,以予所见所闻,当以《康平本》为最善尔"(陆序)。难得叶橘泉先生赞叹说:“骤得是书,如获至宝而惊喜不寐”。

根据马继兴先生《中医文献学》:这是在19世纪中叶日本发现的一种唐人手抄《伤寒论》卷子本,是个残本,只有50首方。钱老考证是唐朝德宗贞元21年即公元805年传到日本去的,此本流传于延历寺,永源寺,后传到医生奥医某,1846年河口春龙从他那借抄之,这一卷子直到1849为日人户上重较氏发现,影抄的同时校以宋本《伤寒论》,并附加眉注及卷首之凡例、方目次,于1858年由日本京都书林据此影本加注后刊行,但未引起重视。此后1965年日本民族医学院研究所将此本影印(中国中医研究院藏)。此影印本岁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但能见到的读者很少,所以1982年8月中医古籍出版社据影印本发行。康平本此书丹波雅忠于1060年据家传本抄写,早于宋本定本时间1065年,应该是唐代空海传到日本的一个古本,先在寺庙中流传,江户时代传到社会上,大塚敬节先生将此书赠给叶橘泉先生,1947年秋铅印发行,1986年湖南科技出版社依叶橘泉先生本重新牌印发行。

《桂林古本伤寒论》我认为是伪书,应该是清末成书于不同人之手,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不过不看也不影响对伤寒的学习。

伤寒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