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女性 > 女性保健 > 正文

产后营养食谱大全 冬天坐月子应注意事项

一、产后妈妈的营养食谱

1)饮食安排

产后1—2天,产妇的消化能力较弱,应摄入易消化食物。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豆浆、藕粉、糖水煮鸡蛋、蒸鸡蛋羹、馄饨、小米粥等。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没大便前白煮的鸡蛋还是要少吃

产后3—4天,开始给喝鲫鱼汤、猪蹄汤之类,不要喝过多的汤,避免乳房乳汁过度淤胀。猪肝汤有养血破血的作用可在产后第一周吃

2)第一周促进恶露排出和伤口愈合。

以口味清淡的猪肝料理、山药排骨、豆腐为主,配合玫瑰姜母茶、紫米粥、红枣银耳汤,可以吃些清淡的荤食,如肉片、肉末。鸡肉、鱼等,配上时鲜蔬菜一起炒,比如菠萝鸡片、青椒肉片、茄汁肉末这样的家常小炒。若能少吃白米,改吃糙米、胚芽米、全麦面包就更好了。橙子、柚子、猕猴桃等水果也有开胃的作用。

3)第二周补血,多吃补血食物并补充维生素。

哺乳妈妈吃花生炖猪脚、通条(一味中药)鱼汤。为了防止产后腰酸背痛,可以在做菜时加点杜仲。

每天补充2000—2500毫升水分。

苹果、梨、香蕉能减轻便秘症状又富含铁质,动物内脏更富含多种维生素,是完美的维生素补剂和补血剂。比如麻油炒猪心、大枣猪脚花生汤、鱼香猪肝等,加入少许枸杞、山药、茯苓等。枸杞最好月子里不吃枸杞滋阴补肾有提神的作用产妇吃了容易兴奋影响休息和身体的恢复

4)第三周恶露基本排清,进入进补期,进行催奶。

以热补为好,做菜时适当加米酒,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恢复体力。比如鲫鱼汤、昂子鱼汤、猪手汤、排骨汤都是公认为很有效的催奶汤。

如果黄芪等中药,效果更佳。

5)产妇适宜的食物

(1)炖汤类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促进食欲及乳汁的分泌,帮助产妇恢复身体。鸡汤,排骨汤、猪蹄汤、肘子汤轮换着吃,其中猪蹄炖黄豆汤是传统的下奶食品。

(2)鸡蛋,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含量高,消化吸收率高。

有煮鸡蛋、蛋花汤、蒸蛋羹,或打在面汤里等。一天两三个鸡蛋,

(3)小米粥,富含维生素B、膳食纤维和铁。可单煮小米或与大米合煮,有很好的补养效果。但不要完全依赖小米粥,因小米所含的营养毕竟不是很全面。

(4)红糖、红枣、红小豆等红色食品,富含铁、钙等,对血色素的提高有利,帮助产妇补血、去寒。但要注意红糖是粗制糖,杂质较多,应将其煮沸再食用。

(5)鱼营养丰富,通脉催乳,味道鲜美。鲫鱼是首选,可清蒸或炖汤,汤肉一起吃。

(6)芝麻富含蛋白质、铁、钙、磷等营养成分,滋补身体,非常适合产妇的营养要求。

(7)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各种矿物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增进食欲。各类水果都可以吃,但由于此时产妇的消化系统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不要吃得过多。冬天如果水果太冷,可以先在暖气上放一会儿或用热水烫一下再吃(香蕉、橘子、山楂、红枣、桂圆、)

(8)适当吃些粗杂粮,切忌不要偏食。

(9)妇女分娩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面色苍白,有的可出现贫血和轻度贫血。除了吃些鸡肉、猪肉、鸡蛋外,在1—3个月内要常吃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猪血、猪肝、黑木耳、大枣等。

二、产妇最需要的运动

 1、屈肘上举

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该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2、抛空

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3、荡腿

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4、摩腰

端坐,宽衣,将腰带松开,双手相搓,以略觉发热为度,再将双手置于腰间,上下搓摩腰部,直至腰部感觉发热为止。搓摩腰部,实际上是对腰部命门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等穴的自我按摩。而这些穴位大多与肾脏有关。待搓至发热之时,可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温肾壮腰的作用。

5、吹”字功

直立,双脚并拢,两手交叉上举过头,然后弯腰。双手触地。继而下蹲。双手抱膝,心中默念“吹”字音。可连续做10余次,属于“六个决”中的“吹”字功。常练可固肾气。

三、冬季产妇坐月子餐食谱大全

产妇生完孩子之后是非常虚弱的,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产妇营养的补充,要合理的安排好产妇的饮食!尤其是现在进入冬季之后,更要注意产妇的饮食健康!那么新妈妈们究竟吃些什么才能帮助自己恢复元气呢,看看下面的这些产妇食谱吧!

在寒冷的冬季做月子,妈妈们一定记住一点,就是要“禁寒凉”。坐月子,产妇应吃些营养高、热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以促使身体迅速恢复及保证乳量充足。下面就为新妈妈们分享冬季产妇坐月子餐食谱大全!

小鱼粥

材料:稻米50克,银鱼100克,盐2克,胡椒粉1克,黄酒5克。

做法

1、小银鱼泡水,洗净备用。

2、大米煮成稀粥,放入小银鱼煮熟,加入调味料,调拌均匀即可。

TIPS:刚生产完的三天内身体极虚弱,通常既口渴,胃口也不佳。这是因为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血液和水分大量流失,因此最好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这个时候吃小鱼粥是不错的选择,既富营养也好下口。

大枣猪脚花生汤

材料:猪脚1只,花生250克,黄耆100克,米酒2瓶,红枣150克,当归20克。

做法

1、将猪脚切成块状,先以滚水川烫,捞出后再浸泡于冷水中。

2、花生浸泡于冷水中4小时,再入锅煮至略软。

3、将猪脚、黄耆、红枣及花生同时放入炖锅中,并且加入米酒及水,盖过所有材料。

4、炖至花生及猪脚熟烂,再加入当归焖煮五分钟即可。

TIPS:这道食谱可以放到产后的第二个星期食用,那个时候,妈妈们的伤口愈合得差不多,再加上胃口已经打开,这个时候补血成为了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选择这款可以补血的汤水:大枣猪脚花生汤。

蛋奶鲫鱼汤

材料:鲫鱼一条、胡椒粒5颗、蛋奶20克、姜10克、葱10克、盐适量、鸡精适量

做法

1、将鲫鱼剖腹后,清洗干净待用。

2、把鲫鱼放置3成热的油中过油,以去除鲫鱼的腥味。

3、加入适量水和调料,用小火清炖40分钟。

4、起锅时加入少许蛋奶,能使汤变得白皙浓稠,口感更佳。

TIPS:到了第三周,妈妈们也可以在饮食上偏向于催乳的食物了,鲫鱼就是最有名的催乳食物了,所以小编推荐的这款食谱就是孕妈们的好选择了。

芦笋牛柳

材料:牛里脊适量,芦笋适量,蚝油适量,料酒适量,淀粉适量。

做法

1、牛里脊切小条,淀粉加一点水和料酒调成淀粉水,倒入牛肉中,在倒少些蚝油,然后使劲抓个几十下,盖好盖子静置约15分钟后,倒入两三滴炒菜的油再抓匀备用。

2、芦笋洗净,根部一般纤维很多,要用削水果皮的那种刮子刮去根部的外皮,然后斜切成段。

3、锅先稍微加热下,然后可以试着喷入少许油,下牛肉条滑开。炒熟后即捞出备用。

4、把锅里炒牛肉出的水倒出,再喷少许油加热,下芦笋翻炒。

5、芦笋炒断生后,把牛肉重新倒回锅里。

TIPS:等到妈妈们的胃口比较好一点的时候,不妨做一些荤素搭配的菜式,为他们补充能量和营养,牛肉就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小编推荐了这款芦笋牛柳。

四、冬天坐月子注意事项

本来十月怀胎就已经够辛苦的了,好不容易终于生下了宝宝,还要在床上呆一个月!新妈妈坐月子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一不小心就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冬季非常的寒冷,产妇们更要注意不能碰寒凉的东西,饮食和生活中都需要注意!

1、新妈妈衣裤要宽松、舒适

冬季天气寒冷,新妈妈哺乳、照顾婴儿更易畏寒。由于妊娠期体内积蓄的一部分液体要排出,出汗较多,汗渍污垢会弄脏衣物,所以应经常洗澡及勤洗勤换内衣,以保持皮肤清洁。

2、冬季室内环境要保持温暖、湿润、清新

冬季“坐月子”的重点是要保暖。室内温度以20℃~25℃为宜,切忌忽高忽低。在没有暖气的南方,可以采用空调和电暖气等设备来保持室内温度;而对于气候干燥的北方来说,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室内湿度以55%~65%为宜。

3、新妈妈被子要薄一点,床不要太软

外面寒风刺骨,屋里却是暖洋洋的,所以我们除了做好定时通风外,还要注意被褥不要过厚,即使冬天被子也应比怀孕后期薄一些。应选用棉质或麻质等轻柔透气的产品。每1~2周换洗、曝晒一次。

4、新妈妈淋浴时水温要适宜,同时注意防风

产后洗澡能解除分娩疲劳、舒缓精神,而且还能保持身体清洁卫生,减少发病。但冬季坐月子的新妈妈,最好在生产1周以后再洗澡。洗澡时,特别要注意水温适宜,严防风、寒乘虚而入。冬天沐浴,必须密室避风,浴室宜暖和,可提前开启浴霸等浴室取暖设备,将室内温度调整至20℃后再进入。

5、头发洗后立即擦干,用木梳梳头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

肮脏的头发会损害头皮的毛囊,使头发容易脱落,因此应洗头、梳头,但要避免湿邪侵入。

6、营养要均衡,果蔬不可少 

坐月子应吃些营养高、热量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多喝水,以促使身体迅速恢复及保证乳量充足。产后多虚多瘀,应禁食生冷、寒凉之品。生冷多伤胃,寒凉则血凝,恶露不下,会引起产后腹痛、身痛等诸多疾病。

 7、补充营养同时别忘了补钙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乳母每天适宜钙摄入量为1200毫克,而食疗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含钙高的食物有芝麻酱菠菜、韭菜、莴苣、蘑菇、动物肝脑、鱼类和动物骨汤、牛奶等,可注意摄取。

另外,产后继续补充一些高钙的孕产妇奶粉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南方如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区冬季较为暖和,近中午和午后无风时可适当开窗晒晒太阳。

 8、坐月子也须劳逸结合

新妈妈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各种器官要回复原位,子宫要排除恶露,因此,产后需要适当的运动。活动能使人的气血流通,使五脏六腑功能旺盛。卧床过久,会导致倦怠乏力,不利于淤血的排出。

坐月子 产后 月子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