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妇科 > 妇科常识 > 正文

月经怎么计算周期 多少天算是正常的呢月经周期的计算方法女性月经提前的6种原因

一、月经周期的计算方法

月经来的是否正常关系到许多女生的身体体健康,同时,大家都有一个疑问究竟月经周期怎么算?我们平时的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吗?月经周期多少天正常?

(一)月经周期的计算方法:

第一步,确定我们开始计算月经周期的准确时间:为了计算月经周期,我们必须首先确定从哪天算起。这里就有一个明显的误区,就是到底是从经期开始那天开始算,还是从经期结束的那天开始算。准确的算法,应该是从经期开始的那天算的。举例如下,假如你2月6号开始来月经,到2月10号结束。那么就应该从2月6号算起。

第二步,计算月经周期的N1部分:N1是什么,就是你的月经周期在你上一次月经来的那个月份所经过的天数。还是上面的例子,你上一次月经2月6号开始来,现在我们查日历发现2014年2月总共28天。那么,我们就可以算出N1=28-6=22(天),也就是你的月经周期在2014年2月份共经历22天。

第三步,计算月经周期的N2部分:N2又是什么,就是你的月经周期在你这一次月经来的这个月份所经过的天数。还是上面的例子,你这一次月经3月4号开始来,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N2=4-1=3(天),为什么减去1,因为3月4号这天要算入你的下次月经周期。

第四步,将N1加上N2,也就是N1+N2=22+3=25(天),这就是我们要计算的月经周期的准确数值。也就是说这个例子中,你的月经周期从2014年2月6号开始,到2014年3月4号结束,你的月经周期是25天。

(二)月经周期多少天正常?

正常月经周期为28-35天左右,在这个范围附近的都可以算作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的月经周期时间不一样,每个人每个月的月经周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上面的计算,你这次的月经周期为25天,不能算作很不正常,但是,也要引起你足够的重视了。

二、女性月经提前的6种原因

月经提前是月经不调的一个症状,导致月经提前的原因,主要以内分泌失调与血热、气虚等因素关系最为密切,下面我们去看看吧!

女性自月经初潮后从此便多了一位小伙伴,近年来有人亲切的称之为“大姨妈”,不过对于某些女性而言,大姨妈的造访总是存在着“阴晴不定”的变化。但是,比如大姨妈的突然迟到,可不一定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月经周期的正常与否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女性生殖健康状况。因此,女性须知月经延迟或者提前几天算是正常,而非疾病侵扰所致。

(一)月经提前几天算正常现象?

月经推迟或者提前七天属于正常现象:专家表示,其实基于每个女性体质及个人习惯的不同,月经周期往往并不是正常的、完整的28天,一般而言,多少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在28天前后七天范围内的月经来潮都属于正常的月经波动范围。所以如果你的月经推迟或者提前了三五天,并不需要过分担忧,也无需进行就医。

(二)月经提前的原因:

1、内分泌失调引起:月经提前的原因之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不稳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经病。

2、器质病变或药物引起:月经提前的原因之器质病变或药物等引起:包括生殖器官局部的炎症、肿瘤及发育异常、营养不良;颅内疾患;其他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甲状腺等。

3、素体阳气盛引起:月经提前的原因之素体阳气盛,或过量食用辛辣食物和补品,或情志抑郁,或久病失血较多的人,都容易血热。血得热则枉行,流速也加快,以致例假提前。

4、气虚:医生说劳累过度或者饮食失节的人最容易损伤脾气,就像我一样。因为脾是血的“管理者”,“管理者”一旦处于弱势,“被管理者”难免就想造反,所以月经提前。如果脉证无火的话,那么经早不及期者,是因为心脾气虚,所以不能按时到来。

5、血热:人体阳气盛,或者心情抑郁,或者吃辛辣刺激的食谱和补品,又或者久病失血比较多的人,都很容易出现血热。血得热则枉行,流动的速度也会加快很多,所以就导致了月经提前。

6、生育状况:月经提前与生育状况也有一定的关系。受孕的年龄越大,绝经就越早,而妊娠次数越少,绝经越早。这是因为初次妊娠的年龄越大,妊娠的次数就越少,导致女性排卵的次数增多,绝经就会越早。另外,哺乳时间越长,绝经越晚,这是因为在哺乳期排卵会受到影响,哺乳时间延长的话,排卵次数就会减少,所以绝经就越晚。反过来,哺乳时间越短,绝经就越早。月经提前的色、量以及质和持续时间与正常月经基本是相同的,而月经期间出血常发生在月经期的12~16天,大概持续1~2个小时或者2~3天,经量一般比较少。

三、痛经的原因及解决小妙招

(一)专家介绍,引起痛经的原因主要有:

1、内分泌紊乱:其实女性的内分泌紊乱会导致机体出现很多的不适变化,也会引发不少的疾病。如月经的不调、少女的痛经、白带的异常、功血等等,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建议及时检查治疗。

2、痛经还有一个原因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分泌的前列腺素的影响,虽能促使子宫的肌肉和血管的收缩,帮助经血的排出,但若是分泌量过多的话,可能会使子宫的肌纤维发生强烈的痉挛性收缩,从而引起了经期的疼痛。

3、精神紧张:有些女性朋友因缺乏必要的生理知识,到了一来月经就感到烦躁、焦虑、紧张和恐惧等等,所以对疼痛的感觉会比一般人要敏感一些。即使是轻微的不适,也会觉得特别疼痛,而且精神的越紧张,就越感到疼痛。这种疼痛其实主要是由心理作用产生或加重的。

4、子宫内膜整块脱落、子宫颈口狭窄:如果在女性行经时,子宫内膜不是成碎片而是整块的脱落,会引起排出困难;或者是子宫颈口比较狭窄,子宫的过度屈曲等,使经血不能得到顺利的流出,均可导致子宫的收缩,或者是发生了痉挛性的收缩而引起的疼痛。还有行经的时精神的过度紧张、情绪的波动很大,或者是身体的虚弱缺少锻炼,又对疼痛是颇为敏感,且耐受力也很差,均可导致痛经。

(二)解决痛经的小妙招:

当痛经发作时,你会痛苦不堪,那么痛经怎么办快速解决有什么办法呢,然而发作过后,你是否因太忙而忽略,或因别人的某些“经验”而不在意?下面几介绍几个妙方让你远离痛经:

1、要相信痛经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不用凉水洗头、洗脚。

2、益母枣茶:用益母草15克、大枣30克加红糖适量煎煮后服用,每日一剂,早晚服。

3、按摩法:病人仰卧于床,先将两手搓热,然后将两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从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后转圆按摩60次,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4、外敷法:用川乌、草乌各5克共研细末,再用葱汁、蜂蜜调敷少腹痛处2~3小时。每日一次。

5、针灸法:痛经前或发作时是针刺的最佳时机。选穴以脾经为主,血海、地机、三阴交,留针1小时。每日一次,1~3次可止痛。连治三个月经周期可痊愈。

6、服用维他命:布多夫医师指出,他的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之后,已较少发生痛经。他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你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

7、补充矿物质: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痛经。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8、避免*:咖啡、茶、可乐、巧克力中所含的*,使你神经紧张,可能促成月经期间的不适。因此,应避免*。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肠。

9、泡矿物澡:在温水缸里加入1杯海盐及1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缓和经痛。

四、女性月经期间的4个饮食调理方法

月经是女子的正常生理现象,但月经来潮期间,机体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抵抗力降低,情绪容易波动、烦燥、焦虑等。因月经失血,使体内的铁元素丢失较多,尤其是月经过多者。因此,月经期除了避免过分劳累,保持精神愉快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以下宜忌。

1、荤素搭配,防止缺铁。

妇女月经期一般每次失血约为30~50毫升,每毫升含铁0.5毫克,也就是说每次月经要损失铁15~50毫克。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它不仅参与血经蛋白及多种重要酶的合成,而且对免疫、智力、衰老、能量代谢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月经期进补含铁丰富和有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是十分必要的。鱼类和各种动物肝、血、瘦肉、蛋黄等食物含铁丰富。生物活性高,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大豆、菠菜中富含的植物中的铁,则不易被肠胃吸收。

所以,制定食谱时最好是荤素塔配,适当多吃些动物类食品,特别是动物血,不仅含铁丰富,而且还富含优质蛋白质。是价廉物美的月经期保健食品。可选择食用,满足妇女月经期对铁的特殊需要。总之,月经期仍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并结合月经期特殊生理需要,供给合理膳食,注意饮食宜忌而确保健康。

2、忌酸辣,宜清淡。

月经期常可使人感到非常疲劳,消化功能减弱,食欲欠佳。为保持营养的需要,饮食应以新鲜为宜。新鲜食物不仅味道鲜美,易于吸收,而且营养破坏较少,污染也小。月经期的饮食在食物制作上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吃或不吃油炸、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和辛辣刺激引起经血量过多。

3、经期应该多吃的食物。

经期内应多吃葱白、木耳、花生、核桃、大枣、桂圆、玫瑰花。若在经期内,不小心吃了冰冷的食物,或是忍不住吃了冰,可以多喝红糖煮生姜,来平衡体内血液循环,促使血液流畅。

4、忌生冷,宜温热。

祖国医学认为,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滞。月经期如食生冷,一则伤脾胃碍消化,二则易损伤人体阳气,易生内寒,寒气凝滞,可使血运行不畅,造成经血过少,甚至痛经。即使在酷暑盛夏季节,月经期也不宜吃冰淇淋及其它冷饮。饮食以温热为宜有利于血运畅通。在冬季还可以适当吃些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如桂圆、枸杞子等。

注意经期卫生:经期要保持外阴清洁,准备专用的盆,每晚用干净的温水洗外阴部,不要和别人互相串换借用,以免通过盆传染疾病。

月经 月经提前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