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养生 > 养生保健 > 正文

麻风病防治知识麻风病是怎么引起的

一、麻风病防治的知识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麻风病的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给流行区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积极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现在主张数种有效的抗麻风化学药物联合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3)利福平(RFP)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2、免疫疗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3、麻风反应的治疗

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药物等。

4、并发症的处理

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麻风病预防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二、麻风病是怎么引起的

麻风病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其中多菌型患者皮肤黏膜含有大量麻风杆菌,是最重要的传染源。传染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

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黏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黏膜的接触所致,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这是传统认为麻风传播的重要方式。目前认为带菌者咳嗽和喷嚏时的飞沫和悬滴通过健康人的上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是麻风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

2、间接接触传染

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必须指出,机体的抵抗力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三、麻风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麻风病患者的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

一、神经检查

检查神经时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周围神经干检查:一般注意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神经,其他如眶上神经、颈前神经、锁骨上神经、中神经、桡神经、腓浅神经、胫后神经和皮损周围及其下面的皮神经,检查时应注意其硬度、粗细、结节,有无脓疡以及压痛等,神经功能检查是测定神经未稍受累的情况,分为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法。

1、主观感觉检查法

皮肤感觉障碍的顺序,一般先失温觉(冷热觉),次失痛觉,最后失触觉,检查时应先将检查方法告诉病人,进行示教性检查,然后依次检查:冷热觉检查,可用两个大小相同试管,分装冷水和热水(50℃),分别先在健康皮肤上试验,然后在皮损处两管交替,无一定顺序接触皮肤,让病人回答冷热是否正确,痛觉检查可用大头针或缝衣针先在健康皮肤上扎刺,然后再刺皮损,测试痛觉消失或迟钝;触觉检查可用毛或棉签的棉毛轻轻划触皮肤,让病人立即用手指出划触的部位,测试触觉丧失或迟钝。

2、客观试验方法

(1)组胺试验:用1/1000的磷酸组胺水溶液0.1毫升,分别注入健康皮肤和皮损处皮内,经过20秒钟左右,正常是局部先出现一个直径10毫米的红斑,再经40秒钟,又在原红斑的周围出现一个直径30~40毫米的红斑,红斑的边缘弥漫不整,称为继发性红斑,最后在红斑的中央形成一个风团,如不出现继发性红斑即为异常,此法用于浅色斑和白色斑的检查。

(2)毛果芸香碱试验(出汗试验):选择正常皮肤和皮损,分别涂上碘酒,待干后,在两处皮内注射1/1000毛果芸香碱液0.1毫升,立即在上面撒上薄层淀粉,约经3~5分钟后,正常皮肤出汗,淀粉立即变为蓝紫色,如不出汗,淀粉不变色。

(3)立毛肌功能试验:用1:100000的苦味酸菸碱液0.1毫升,分别注射于皮损及健康皮肤的皮内,如神经末稍正常,则立毛肌收缩出现鸡皮现象,否则,不出现鸡皮现象。

3、运动功能障碍检查

检查时让病人抬额,皱眉,鼓腮,吹哨,露齿等动作,观察面部神经是否麻痹,让病人作屈伸手腕,内外展指,对指,握掌等动作,观察上肢的神经功能,让病人作足的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等动作,观察腓神经是否麻痹。

二、麻风杆菌检查

主要从皮肤和粘膜上取材,必要时可作淋巴结穿刺查菌,皮肤查菌取材:选择有活动性,皮肤损害,消毒皮肤,检查时戴消毒手套,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患者皮肤捏紧提起,使局部皮肤变白,然后右手持脱刀切开一个5毫米长,3毫米深的切口,以刀刃刮取组织液,涂在载物片上,固定抗酸染色,镜检,切口棉球贴压,取材部位的多少视需要而定。

三、组织病理检查

对麻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判定都有重要意义,取材应选择活动性损害,宜深达脂肪层,如损害不同,取材时需要同时切取两处送检,这对界线类麻风诊断是有价值的。

四、麻风菌素试验

这是一种简易的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抵抗力的方法,它可部分地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有无,麻风菌素的种类有粗制麻风菌素,纯杆菌麻风菌素和纯蛋白麻风菌素,目前通用者为粗制麻风菌素(又称完整麻风菌素)。

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0.1毫升,形成一个直径约6~8毫米的白色隆起,以后观察反应结果,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直径大于20毫米者为强阳性(卅),15~20毫米者为中等阳性(廿),10~15毫米者为弱阳性(+),5~10毫米者为可疑(±),5毫米以下或无反应者为阴性(-);晚期反应:注射21天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发生红色浸润性结节并有破溃者为强阳性(卅),结节浸润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等阳性,结节浸润直径3~5毫米者为弱阳性(+),轻度结节浸润或在3毫米以下者为可疑(±),局部无反应者为阴性(-)。

四、麻风病吃什么好

麻风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病变在皮肤和周围神经。临床表现为麻木性皮肤损害、神经粗大、严重者甚至肢端残废。

1、苦参猬皮酒

苦参128g,露蜂房15g,刺猬皮1具,糯米1000~2000g,酒曲适量。以上药物加水煎2次,取汁1000ml,待用。糯米浸泡,沥干,蒸饭,冷后入药汁、酒曲拌匀,置容器内,盖好,保温,如常法酿酒。酒熟,过滤去渣即成。有燥湿解毒,凉血消肿之效。主治遍身麻风之象。口服每次服15~30ml,日服3次。

2、桂枝浸酒方

桂枝、川芎、独活、炙甘草、川牛膝、怀山药、制附子、炮姜、踯躅花(拌炒)各30g,防风、制天雄、茵字、杜仲白术各45g,白茯茶、蒴藿根、猪椒根皮各60g,白酒3000ml。将前17味捣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4日后,过滤去渣,即成。有温补脾肾,祛风利湿,解毒杀虫,温阳通络功效。每次空腹温服10ml,日3夜1服。

3、蝮蛇酒

活蝮蛇1条,高粱烧酒适量。40度高粱烧酒1000ml,放入大的活蝮蛇1条,醉死,浸泡,再加入人参15g,封塞后,置于冷藏处,3个月后取酒应用。每次口服5~6ml,日服1或2次。

麻风病 麻风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