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肿瘤科 > 肿瘤常识 > 正文

不同部位的转移性骨肿瘤的表现

转移性骨肿瘤的转移方式有直接播散、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其中以血行转移最为常见。肿瘤细胞表面的糖基转移酶、受体以及细胞中的胶原酶、组织蛋白酶、溶酶体酶和血中的血小板在肿瘤的转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不同部位的转移性骨肿瘤的表现。

详细解读,不同部位的转移性骨肿瘤的表现:

①骨盆:骨盆转移瘤的病灶常早发于髂骨翼及髋臼附近,溶骨型的转移灶开始呈局限性骨质疏松,很快发展为虫蛀状、斑片状、穿凿状溶骨破坏乃至大片骨质缺损,病灶边界不明显,可累及耻骨,很少有骨膜反应,偶见肥皂泡状溶骨性破坏。

②脊柱:溶骨性转移病灶常可引起椎体不同程度的破坏,椎体常呈楔形或扁平改变,相邻的椎间隙一般保持完整。附件的转移病灶也常见到。成骨性转移病灶使椎体呈斑点状或块状密度增高或象牙质状改变。

③颅骨:溶骨性转移病灶常呈多发性穿凿样或鼠咬状骨质破坏,亦可为局限性片状骨质破坏。在颅底可有鞍痛,鞍底甚至蝶骨骨质破坏。

④肋骨:多为溶骨性,对放射线敏感的转移性骨肿瘤在放射治疗后,常常可见骨质增生修复的成骨性反应。

⑤股骨上端及肱骨上端的骨转移:以溶骨性骨破坏合并病理性骨折为多见。骨折可以在股骨颈、粗隆间或粗隆下。

不是所有进入血液中的癌细胞都会发生转移,机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吞噬和杀灭99.9%的癌细胞,而仅有0.1%的癌细胞有可能形成转移。能够转移的肿瘤细胞是靠血小板的聚集、搭桥并附贴于血管内皮下基质处,方得以存留。因此,血小板在肿瘤的转移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骨肿瘤 转移性骨肿瘤 肿瘤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