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规律的生活,再加上抽烟酗酒等,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为上消化道出血,以呕血、黑便等症状最为频发。那么,消化道出血好治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1、上消化道出血的一般护理: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血压、体温、呼吸、脉搏的变化(大出血时,每15-30分测脉搏、血压,或进行心电监测);观察神志、尿量、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等。
2、上消化道出血的饮食护理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饮食注意非常重要,加强饮食管理是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对止血和预防复发是很有帮助的,不合理的饮食可诱发出血,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须遵守的饮食原则:(1)急性出血伴恶心和呕吐的患者应严格禁食,给予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必要时需输新鲜血浆;(2)出血停止后1-2天流质饮食,禁止饮用酒类及产氨、产气过多的粗糙食物;(3)康复期患者,进食应质软,易消化,无刺激,富有营养的食物,且宜分期饮食,根据患者的病情,饮食成分,数量,进餐次数,总热量按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制定,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机体的康复是很有益的。
3、上消化道出血的心理护理
肝主情志,免疫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志得好坏,心情抑郁、意志消沉或过度兴奋都会对肝脏产生不利的影响,可能诱发出血,加重病情。因此,应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变化并寻找原因,能够及时疏解及纠正疾病或其它因素给患者带来的不良情绪,让患者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治疗饮食于情志调节,标本同治,相信会为疾病的恢复添上一双羽翼的。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1、呕血:指呕吐出血性胃内容物,可以是新鲜血,也可以是陈旧性血-咖啡样(为血红蛋白经胃酸处理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所致)。
2、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系血红蛋白中的铁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血便:指以肛门排出含有暗红色或鲜红色血液的粪便,可以是血液与成形粪便混和,也可以为血性腹泻。当上消化道出血引起血便时,提示出血量很大,多在1000ml以上。
3、失血的症状:贫血、乏力、眩晕、呼吸困难,脉快,血压变化,甚至休克等。即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所引起的急性外周循环衰竭,其程度与出血速度有关,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头昏、心悸、出汗、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等。早期由于心功能代偿,血压脉率变化不大,唯一的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
在上消化道出血后,患者常因有便意而至厕所,排便时或便后站立,往往晕厥倒地,应特别注意。随着失血的继续,患者的脉搏细速、血压下降,收缩压在10.6kPa(80mmHg)以下,是休克状态。由于外周血管收缩和血容量灌注不足,皮肤湿冷,呈花斑样或灰白色,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塌陷,继而出现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反应迟钝。老年患者常因有脑动脉硬化,即使出血量不大也会很快出现脑缺血的表现。
4、发热:多数患者在休克被控制后出现发热,一般不超过38.5℃,可持续3~5天。
消化道出血好治吗?专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治疗消化道出血有很多方法,但在治疗此病时,患者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术后也要注重护理,这样才会更好的康复。
病因治疗如炎症性肠病引起的出血,一般应给予少渣或流质饮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柳氮磺胺吡啶、输血、休
能导致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发疾病种类是比较多的,比如常见的有炎症性肠病、肠道息肉、肠道恶性肿瘤、痔疮、肛
尿毒症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钾、钠离子的摄入,并且对于蛋白质等一类食物,一定要尽量减少,以免摄入蛋白质后体
若情况稳定,由逐渐增加流质饮食数量,并酌情改为半流质饮食和软食,直至正常饮食,恢复期的流质饮食可参考
可是这两天,我老觉得胃疼难忍,医生详细检查后说,因为我原本有胃溃疡病史,最近又由于多吃春笋导致消化道
消化道出血吃什么食物好?如何饮食?消化道出血常吃的食物有扒皮鱼、猪蹄、猪脚、橡皮鱼、扒皮鱼、猪蹄、猪
也有消化道邻近器官患病,如胰、胆的炎症或肿瘤等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造成消化道局部出
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胃癌、急性胃扩张、十二指肠炎、卓-艾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肝硬化患者病情发展到失代偿期可导致消化道出血,还有门静脉阻塞,如门静脉血栓,另外还有肝静
如何制备白芨煎液取中药白芨100克加水1000毫升浸泡30分钟后,先大火煎开后小火煎煮至稀糊状,滤出
胃镜检查除可对胃粘膜表面作直接肉眼观察外,还可同时作胃粘膜病理活组织检查,以判定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以
消化道出血诊断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认定:首先认定是否真正消化道出血排除食物或药物引起血红色及黑便,
消化道出血有什么症状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怎么预防消化道出血好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