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肝病 > 肝病常识 > 正文

慢性病毒性肝炎与肝瘟关系

病毒性肝炎与瘟疫的关系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及传染途径、发病机理等问题现代医学的认识已经非常清楚。但本病病因是否属于中医学的湿热疫毒则非常值得商榷。传统中医学只能认识到某些疾病具有传染性的现象并对部分疾病的传染规律有所认识,但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其病原学及传播途径等进行深入的认识。于是将某些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之为瘟疫。明代吴又可提出瘟疫的病因不是六淫而是疠气,并且已经认识到各种传染病的病原及传播途径等有所不同。但仍然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中医学无法找到针对特殊病原的治疗药物。所以,吴又可以后的温病学派虽然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新的治疗体系,但并未朝着西医病原学治疗的方向发展。而古代温病学派治疗的病种以急性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为主,因此中医学瘟疫的概念主要指急性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其病因病机从中医学角度多属于温热。瘟疫的病因不同于一般的外感六淫,而又不能完全认识了解,就命名为毒或热毒。

病毒性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符合《内经》所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类似”的特点,可归于中医学的疫病范畴。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根本病因,而肝炎病毒不属于传统的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用一般的中医病因无法解释,可归于中医学毒的范畴。疫者役也,但归入疫病只能说明本病的传染性特点,对治疗无指导性意义。而毒邪的概念只能概括六淫、七情不能包括的病因,不能说明其阴阳属性也无从指导寻求对抗性药物。如果仅据此就将本病进一步引申为热毒,并进而作为清热解毒治疗的理论依据,则十分牵强附会,并容易把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导入严重的误区。综上所述,病毒性肝炎可归于中医学的疫毒,但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疫”和“毒”,中医疫毒概念对本病的治疗无明显指导意义。

慢性病毒性肝炎与肝瘟

病毒性肝炎临床可分为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者一般预后较好,且随着疫苗接种及预防知识的普及和卫生条件地改善,发病率也有明显降低趋势。急性病毒性肝炎临床辨证属湿热者较多,中西医治疗均较容易。明代张景岳就曾提出,此种“治本无难也”。

临床治疗的难点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完全不同于中医学一般意义上的瘟疫病。首先,本病为慢性病,即使不经治疗,其自然史一般可达数年到数十年,而中医学的瘟疫都是指急性传染病。其次,本病从中医学辨证属湿热证者较少,其病情演变也并不符合湿热疫毒。

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辨病论治的研究方向,即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丙型肝炎作为独立的疾病,探索一种根本性的治疗药物或方法。

从中药中如果能够开发出根治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效药,即能根除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的特效药是一个当然是我们都希望的。但前提是循着什么样的思路研究。目前,很多人试图从中药中筛选抗病毒药物。如果没有前期肯定的疗效作为前提,没有充分的中医基础理论作为指导,从浩如烟海的中药中去寻找,则如同大海捞针。

肝炎 性病 慢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病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