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 名菜 食材 百科 健康
网站地图,快速导航:×
×
首页 肾病 > 肾病综合症 > 正文

肾脏疾病自我识别

去年年底时,本刊编辑部接到读者王先生打来的电话。据王先生介绍,2010年7月初,他的老伴齐女士小腿和脚出现浮肿,到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经过近两个星期的治疗,病情非但没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正当他们心急如焚的时候,慕名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求助,接诊的正是肾内科副主任医师周福德博士。

一个月后,齐女士健康出院了。“周大夫不是救了一个人命,而是给了我们全家幸福。”王先生激动地说:“周大夫医德高、品德好。”我们送礼物他不要,送钱他更不要,最后送了他一幅我自己写的书法。“就这么一幅没有名气的书法,他不仅欣然收下了,而且还挂在了办公室,这让我特别受感动。”

2010年12月30日下午15:30分,记者来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采访了周福德教授。记者数了数挂在走廊和医生办公室的锦旗整整40面,日期居然都是2010年。

随着一连串的抱歉声,身穿白大褂的周福德教授匆匆赶回了主任办公室。当记者把齐女士家属的感激之情告诉他时,周福德教授淡淡地说:“没什么,这是应该的。”但一说起齐爱梅女士的病情,周福德教授就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家到医院时全身高度浮肿,腹腔、胸腔积液,尽管神智清醒但行动极为不便,同时老人家还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疾病。检查发现,老人家尿蛋白达到每天10克,正常人应该小于0.15克;血浆白蛋白16克/L,正常人应该是35—55克/L;血肌酐浓度258mmol/L,正常人应该小于133mmol/L。诊断结果: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情况非常危险。”周福德教授介绍说,齐女士是周三到的医院,错过了每周一医院做肾穿刺的时间,如果等下一周,生命就会有更大的危险。周福德教授当机立断采用血液透析脱水治疗为肾穿刺创造条件。做完肾穿刺后,肾脏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根据病理结果及时采用激素治疗。“两周后病情完全好了,就这么简单。这在临床上也非常不可思议。因为巡诊医学证据显示单用激素治疗膜性肾病是无效的,如果治疗,一定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而联合使用免疫抑制治疗肯定会增加医疗花费,同时也增加药物副作用的发生机会。”周福德教授说,由于治疗及时、对症,不仅节省了治疗费用,而且也减少了药物副作用。

周福德教授说得简单,其实这背后隐藏着很多不简单。据记者了解,2009年,周福德教授率领他的团队对医院15年来的5000多例肾穿刺标本做了统计,国内引起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疾病是膜性肾病(19.9%),其他常见的疾病依次为肾小球微小病变(17.0%)、IgA肾病(15.7%)、狼疮性肾炎(15.1%)、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0.1%)和非IgA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6%)。

而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免疫复合物沉着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呈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性蛋白尿表现,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正是有了大量的资料积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周福德教授治疗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专家解读

目前,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患病率日益增高,且因往往持续进展而引发透析需要、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等,更是逐年飙升。近来,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及中国的北京、上海和香港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均提示: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高达10%,而患者中的知晓率仅9%左右。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调查报告显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占普通人群的13.0%,按此推算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过1亿人。而且,慢性肾脏病发病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如何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并采取有效措施延缓其进展,成为当务之急。

早期症状易被忽视

与其他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相比,慢性肾脏病表现得更为隐匿,起病时没有明显症状,常常在开始就医时已经发展成为尿毒症。

作为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对肾脏疾病特别是危重疑难肾脏病的救治有着丰富经验的周福德教授介绍说,慢性肾脏病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如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慢性肾盂肾炎等导致肾脏损害,从而出现全身多个器官受累的综合病征。

“部分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以没有症状,只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病情。早期症状表现为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甚至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疲劳;很多患者也会伴随血压升高;另外还可伴随贫血、骨质疏松、性功能减退、月经失调等。”周福德教授解释说,虽然,慢性肾脏病并不罕见,但是由于肾脏病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需要尿液检查才能发现,因此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等到首次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发现病情已经到了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最终造成肾脏衰竭(尿毒症),只能依靠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甚至有不少年轻患者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过早地去世。

需要指出的是,慢性肾脏疾病还会增加患者罹患其他疾病的风险。比如,肾脏疾病患者的心血管病变发生率要比正常人群高数十倍,此外,它还可以引起水肿、贫血、肾性骨病、营养不良、性功能下降等。由于缺乏基本的判别知识,这些现象也常被许多患者所忽视。

自我识别防胜于治

目前,慢性肾脏病防治普遍存在患病率高、合并心血管疾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以及知晓率低、防治率低、合并心血管疾病认知率低的“三低”特点。同时,其治疗费用十分高昂,不少家庭由此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得了肾脏病只要及时正规治疗,多数病例是完全可以治愈或可以控制的,如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中的微小病变肾病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动物脂肪、蛋白质吃得多了,工作压力大了,运动少了,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多了,肾脏疾病谱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因在尿毒症的病因中,IgA肾病、膜性肾病等肾小球疾病症构成比的呈现出下降趋势,而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构成比不断上升,分别占15%—17%和10%—12%。尿毒症的发病年龄明显后移,50岁以上发病的患者明显增多。

“事实上,无论对于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早期识别是慢性肾脏病防治的关键。”周福德教授指出,如定期进行有关尿常规,甚至尿微量白蛋白的尿液检查,降低罹患风险。特别对于那些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等慢性病的高危人群,可定期检查尿液。一旦出现水肿、腰酸腰痛、血压高、全身乏力、头昏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并及时检查尿液。另外还需定期测量血压,检测一些血液生化指标如肾功能、血红蛋白以及形态学检查(如B超等)。

对于有蛋白尿和血尿,怀疑为肾炎的患者,应当尽早到肾内科就诊,必要时需做经皮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争取最佳治疗时机。而对于轻、中度的患者,则需接受及时的控制治疗,延缓或逆转其进展,防止或延缓尿毒症及其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严格控制不利诱因

资料表明,肾小球肾炎以及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影响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此外,其他可能影响肾脏的诱因还包括遗传性疾病,如多囊肾,由肾结石、肿瘤或男性增大的前列腺而引起的尿路梗阻,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止痛剂肾病,药物损害等。若能去除或控制这些不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延缓该疾病的发展。

“据统计,20至40岁的青年男性,慢性肾炎的发病率高。”周福德说,研究显示,在北京市,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是13%,从全国来看也大体相同。这个比例是很高的,但因为肾脏病发病通常比较隐匿,不易察觉,很多人特别是年轻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肾脏病。

对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要保护肾脏,就要在生活习惯上做出调整:吃减一半;适当运动(一周3次,每次半小时);控制体重;不滥用药物、保健品和偏方;少吃油炸食品;每年至少做一次尿常规化验。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而言,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远离危险诱因,保护自己的肾功能。比如不要乱服药物特别是解热镇痛药物(比如芬必得、扶他林等)、慎用造影剂,合理的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己的肾功能受损程度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压、水肿等症状来确定营养物质的摄入量。如水肿、高血压患者应适当低盐饮食;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避免高蛋白饮食,避免进食动物内脏等。此外,控制血糖、增加锻炼、适当减肥戒烟等习惯都有助于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肾病 肾脏 更多>>
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
大厨艺首页

© Copyright 2013 大厨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